二风诗十篇 治风诗五篇 其一 其一 至仁 唐 · 元结
四言诗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天宝丁亥中。元子以文辞待制阙下。著皇谟三篇。二风诗十篇。将欲求干司匦氏以裨天监。会有司奏待制者悉去之。于是归于州里。后三岁。以多病习静于商馀山。病间。遂题括存之。此亦古之贱士不忘尽臣之分耳。其义有论订之。至仁篇之序:古有仁帝。能全仁明以封天下。故为至仁之诗二章四韵十二句。
猗皇至圣兮,至惠至仁。
德施蕴蕴,蕴蕴如何。
不全不缺,莫知所贶。
猗皇至圣兮,至俭至明。
化流瀛瀛,瀛瀛如何。
不虢不赩(一作{赤包}),莫知其极。
二风诗十篇 治风诗五篇 其二 其二 至慈 唐 · 元结
四言诗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古有慈帝,能保静顺以涵万物,故为《至慈》之诗二章四韵十四句
至化之深兮,猗猗娭娭(嬉同)。
如煦如吹,如负如持。
而不知其慈,故莫周莫止,静和而止。
至化之极兮,瀛瀛溶溶。
如涵(一本无如涵二字)如封,如随如从。
而不知其功,故莫由莫己,顺时而理。
二风诗十篇 治风诗五篇 其三 其三 至劳 唐 · 元结
四言诗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古有劳王,能执劳俭以大功业,故为《至劳》之诗三章六韵二十四句
至哉勤绩,不盈不延。
谁能颂之,我请颂焉。
于戏劳王,勤亦何极。
济尔九土,山川沟洫。
至哉俭德,不丰不敷。
谁能颂之,我请颂夫。
于戏劳王,俭亦何深。
戒尔万代,奢侈荒淫。
至哉茂功,不升不圯。
谁能颂之,我请颂矣。
于戏劳王,功亦何大。
去尔兆庶,洪湮灾害。
二风诗十篇 治风诗五篇 其四 其四 至正 唐 · 元结
四言诗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古有正王,能正慎恭和以安上下,故为《至正》之诗一章四韵八句
为君之道,何以为明。
功不滥赏,罪不滥刑。
谠言则听,谄言不听。
王至是然,可为明焉。
二风诗十篇 治风诗五篇 其五 其五 至理 唐 · 元结
四言诗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古有理王,能守清一以致无刑,故为《至理》之诗一章三韵十二句
理何为兮,系修文德。
加之清一,莫不顺则。
意彼刑法,设以化人。
致使无之,而化益纯。
所谓代刑,以道去杀。
呜呼呜呼,人不斯察。
二风诗十篇 乱风诗五篇 其一 其六 至荒 唐 · 元结
四言诗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古有荒王,忘戒慎道,以逸豫失国,故为《至荒》之诗一章三韵十二句
国有世谟,仁信勤欤。
王实惛荒,终亡此乎。
焉有力恣谄惑,而不亡其国。
呜呼亡王,忍为此心。
敢正亡王,永为世箴。
二风诗十篇 乱风诗五篇 其二 其七 至乱 唐 · 元结
四言诗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古有乱王,肆极凶虐,乱亡乃已,故为《至乱》之诗二章二韵十二句
嘻乎王家,曾有凶王。
中世失国,岂非骄荒。
复复之难,令则可忘。
嘻乎乱王,王心何思。
暴淫虐惑,无思不为。
生人冤怨,言何极之。
二风诗十篇 乱风诗五篇 其三 其八 至虐 唐 · 元结
四言诗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古有虐王,昏毒狂忍,无恶不及,故为《至虐》之诗二章四韵十八句
夫为君上兮,慈顺明恕。
可以化人,忍行昏恣。
独乐其身,一徇所欲。
万方悲哀,于斯而喜,当云何哉?
夫为君上兮,兢慎俭约。
可以保身,忍行荒惑。
虐暴于人,前世失国。
如王者多,于斯不寤,当如之何?
二风诗十篇 乱风诗五篇 其四 其九 至惑 唐 · 元结
四言诗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古有惑王,用奸臣以虐外,宠妖女以乱内,内外用乱,至于崩亡,故为《至惑》之诗二章六韵二十句
贤圣为上兮,必俭约戒身。
鉴察化人,所以保福也。
如何不思,荒恣是为。
上下隔塞,人神怨奰(音备)。
敖恶无厌,不畏颠坠。
圣贤为上兮,必用贤正。
黜奸佞之臣,所以长久也。
如何反是,以为乱矣。
宠邪信惑,近佞好谀。
废嫡立庶,忍为祸谟。
二风诗十篇 乱风诗五篇 其五 其十 至伤 唐 · 元结
四言诗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古有伤王,以崩荡之馀,无恶不为也。乱亡之由,固在累积。故为《至伤》之诗一章
夫何伤兮,伤王乎。
欲何为乎,将蠹枯矣。
无人救乎,蠹枯及矣。
不可救乎,嗟伤王。
自为人君,变为人奴。
为人君者,忘戒(一本有此字)乎。
大唐中兴颂 唐 · 元结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 创作地点:湖北省荆州市
天宝十四载。安禄山陷洛阳。明年。陷长安。天子幸蜀。太子即位于灵武。明年。皇帝移军凤翔。其年复两京。上皇还京师。于戏。前代帝王有盛德大业者。必见于歌颂。若今歌颂大业。刻之金石。非老于文学。其谁宜为。颂曰。
噫嘻前朝。
孽臣奸骄。
为昏为妖。
边将骋兵。
毒乱国经。
偫生失宁。
大驾南巡。
百僚窜身。
奉贼称臣。
天将昌唐。
繄晓我皇。
匹马北方。
独立一呼。
千麾万旟。
戎卒前驱。
我师其东。
储皇抚戎。
荡攘偫凶。
复服指期。
曾不踰时。
有国无之。
事有至难。
宗庙再安。
二圣重欢。
地辟天开。
蠲除祅灾。
瑞庆大来。
凶徒逆俦。
涵濡天休。
死生堪羞。
功劳位尊。
忠烈名存。
泽流子孙。
盛德之兴。
山高日升。
万福是膺。
能令大君。
声容沄沄。
不在斯文。
湘江东西。
中直浯溪。
石崖天齐。
可磨可镌。
刊此颂焉。
何千万年。
县令箴 唐 · 元结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二 创作地点:湖南省永州市道县
古今所贵,有土之官。
当其选授,何尝不难。
为其动静,是人祸福。
为其嘘噏,作人寒燠。
烦则人怨,猛则人惧。
勿以赏罚,因其喜怒。
太宽则慢,岂能行令。
太简则疏,难与为政。
既明且断,直焉无情。
清而且惠,果然必行。
或曰关由上官,事不自我。
辞让而去,有何不可。
谁欲字人,赠君此箴。
岂独书绅,可以铭心。
自箴 唐 · 元结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商余山
有时士教元子显身之道曰,于时不争。
无以显荣,与世不佞。
终身自病,君欲求权。
须曲须圆,君欲求位。
须奸须媚,不能此为。
穷贱勿辞,元子对曰。
不能此为,乃吾之心。
反君之言,作我自箴。
与时仁让,人不汝上。
处世清介,人不汝害。
汝若全德,必忠必直。
汝若全行,必方必正。
终身如此,可谓君子。
冰泉铭 唐 · 元结
四言诗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二
苍梧郡城东二三里。有泉焉。出在郭中。清而甘。寒若冰。在盛暑之候。苍梧之人得救渴。泉与火山相对。故命之曰冰泉。以变旧俗。铭曰。
火山无火,冰泉无冰。
惟彼泉源,甘寒可徵。
铸金磨石,篆刻此铭。
置之泉上,彰厥后生。
五如石铭 唐 · 元结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二 创作地点:湖南省永州市道县
涍泉之阳。得怪石焉。左右前后。及登石颠。均有如似。故命之曰五如石。石皆有窦。窦中涌泉。泉诡异于七泉。故命为七胜泉。石有双目。一目命为洞井。井与泉通。一目命为洞樽。樽可䝻酒。石尾有穴。有如砻者。又如泷者。泉可渟澄。匝石而流。入砻中。出而为泷。于戏。彼能异于此。安可不称显之。铭曰。
五如之石,何以为名。
请悉状之,谁为我听。
左如旋龙,低首回顾。
右如惊鸿,张翅不去。
前如饮虎,饮而蹲焉。
后如怒龟,出洞登山。
若坐于颠,石则如船。
乘彼灵槎,在汉之间。
洞井如凿,渊然泉涌。
澄澜涵石,波起如动。
不旌尤异,焉用为文。
刻铭石上,于千万春。
丹崖翁宅铭 唐 · 元结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二 创作地点:湖南省永州市道县
零陵泷下三十里。得丹崖翁宅。有唐节督者。曾为泷水令。去官家于崖下。自称丹崖翁。丹崖湘中水石之异者。翁湘中得道之逸者。爱其水石。为之作铭。铭曰。
泷水未尽,泷山犹峻。
忽见渊洄,丹崖千仞。
磳磳丹崖,其下谁家。
门前断船,篱上钓车。
不知几峰,为其四墉。
竹幽石磴,飞泉户中。
怪石临渊,䂩䂩石巅。
何得石巅,翁独醉眠。
吾欲与翁,东西茅宇。
饮啄终老,翁亦悦许。
世俗常事,阻人心情。
徘徊崖下,遂刻此铭。
阳华岩铭 唐 · 元结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二 创作地点:湖南省永州市道县
道州江华县东南六七里。有回山。南面峻秀。下有大岩。岩当阳端。故以阳华命之。吾游处山林。几三十年。所见泉石。如阳华殊异而可家者未也。故作铭称之。县大夫瞿令问。艺兼篆籀。俾依石经。刻之岩下。铭曰。
九疑万峰,不如阳华。
阳华崭巉,其下可家。
洞开为岩,岩当阳端。
岩高气清,洞深泉寒。
阳华旋回,岑巅如辟。
沟塍松竹,辉映水石。
尤宜逸民,亦宜退士。
吾欲投节,穷老于此。
惧人讥我,以官矫时。
名节彰显,丑如此为。
于戏阳华,将去思来。
前步却望,踟蹰徘徊。
浯溪铭 唐 · 元结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二 创作地点:湖南省永州市道县
浯溪在湘水之南。北汇于湘。爱其胜异。遂家溪畔。溪世无名称者也。为自爱之。故命浯溪。铭曰。
湘水一曲,渊洄傍山。
山开石门,溪流潺潺。
山开如何,巉巉双石。
临渊断崖,夹溪绝壁。
水实殊怪,石又尤异。
吾欲求退,将老兹地。
溪古地荒,芜没已久。
命曰浯溪,旌吾独有。
人谁知之,铭在溪口。
庼铭 唐 · 元结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二
浯溪之口。有异石焉。高六十馀丈。周回四十馀步。西面在江口。东望峿台。北临大渊。南枕浯溪。庼当乎石上。异木夹户。疏竹傍檐。瀛洲言无。由此可信。若在庼上。目所厌者。远山清川。耳所厌者。水声松吹。霜朝厌者寒日。方暑厌者清风。于戏。厌不厌也。厌犹爱也。命曰庼。旌独有也。铭曰。
功名之伍,贵得茅土。
林野之客,所耽水石。
年将五十,始有庼。
惬心自适,与世忘情。
庼傍石上,篆刻此铭。
峿台铭 唐 · 元结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二 创作地点:湖南省永州市道县
浯溪东北二十馀丈。得怪石焉。周行三百馀步。从未申至丑寅。厓壁斗绝。左属回鲜。前有磴道。高八九十尺。下当洄潭。其势碅磳。半出水底。苍然泛泛。若在波上。石巅胜异之处。悉为亭堂。小峰歁窦。宜间松竹。掩映轩户。毕皆幽奇。于戏。古人有蓄愤闷与病于时俗者。力不能筑高台以瞻眺。则必山巅海畔。伸颈歌吟。以自畅达。今取兹石。将为峿台。盖非愁怨。乃所好也。铭曰。
湘渊清深,峿台峭𡺿。
登临长望,无远不尽。
谁厌朝市,羁牵局促。
借君此台,一纵心目。
阳厓砻琢,如瑾如珉。
作铭刻之,彰示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