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转 其一 顿见境五首 盛唐 · 释神会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敦煌歌辞总编卷五
一更初。涅盘城里见真如。
妄想是空非有实。不言为有不言无。
非垢净。离空虚。
莫作意。入无余。
了性即知当解脱。何劳端坐作功夫。
按:敦煌歌辞总编卷五(一○二○)
其二 顿见境五首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敦煌歌辞总编卷五
二更催。知心无念是如来。
妄想是空非实有。□□山上不劳梯。
顿见境。佛门开。
寂灭乐。是菩提。
□□□灯恒普照。了见馨香无去来。
按:敦煌歌辞总编卷五(一○二一)
其三 顿见境五首
押侵韵 出处:敦煌歌辞总编卷五
三更深。无生□□坐禅林。
内外中间无处所。魔军自灭不来侵。
莫作意。勿凝心。
任自在。离思寻。
般若本来无处所。作意何时悟法音。
按:敦煌歌辞总编卷五(一○二二)
其四 顿见境五首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敦煌歌辞总编卷五
四更阑。□□□□□□□。
□□共传无作法。愚人造化数数般。
易不易。难不难。
□祋似。本来禅。
若悟刹那应即见。迷时累劫暗中观。
按:敦煌歌辞总编卷五(一○二三)
其五 顿见境五首
押真韵 出处:敦煌歌辞总编卷五
五更分。净体由来无我人。
黑白见知而不染。遮莫青黄寂不论。
了了见。的知真。
随无相。离缘因。
一切时中常解脱。共俗和光不染尘。
按:敦煌歌辞总编卷五(一○二四)
五更转 其一 南宗定邪正五首 盛唐 · 释神会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敦煌歌辞总编卷五
一更初。妄想真如不异居。
迷则真如是妄想。悟则妄想是真如。
念不起。更无余。
见本性。等空虚。
有作有求非解脱。无作无求是功夫。
按:敦煌歌辞总编卷五(一○三○)
其二 南宗定邪正五首
押灰韵 出处:敦煌歌辞总编卷五
二更催。大圆宝镜镇安台。
众生不了攀缘病。由斯障闭心不开。
本自净。没尘埃。
无染着。绝轮回。
诸行无常是生灭。但观实相见如来。
按:敦煌歌辞总编卷五(一○三一)
其三 南宗定邪正五首
押侵韵 出处:敦煌歌辞总编卷五
三更侵。如来智慧本幽深。
唯佛与法乃能见。声闻缘觉不知音。
处山窟。住禅林。
入空定。便凝心。
一坐还同八万劫。只为担麻不重金。
按:敦煌歌辞总编卷五(一○三二)
其四 南宗定邪正五首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敦煌歌辞总编卷五
四更阑。法身体性不劳看。
看则住心便作意。作意还同妄想抟。
放四体。莫攒顽。
任本性。自观看。
善恶不思即无念。无念无思是涅盘。
按:敦煌歌辞总编卷五(一○三三)
其五 南宗定邪正五首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敦煌歌辞总编卷五
五更分。菩提无住复无根。
过去舍身求不得。吾师普遂不忘恩。
施法药。大张门。
去障膜。豁浮云。
顿与众生开佛眼。皆令见性免沉沦。
按:敦煌歌辞总编卷五(一○三四)
显宗记 盛唐 · 僧神会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六
无念为宗。无作为本。真空为体。妙有为用。夫真如无念。非想念而能知实。实相无生。岂色心而能见。无念念者。即念真如。无生生者。即生实相。无住而住。常住涅槃。无行而行。即超彼岸。如如不动。动用无穷。念念无求。求本无念。菩提无得。净五眼而了三身。般若无知。运六通而宏四智。是知即定无定。即慧无慧。即行无行。性等虚空。体同法界。六度自兹圆满。道品于是无亏。是知我法体空。有无双泯。心本无作。道常无念。无念无思。无求无得。不彼不此。不去不来。体悟三明。心通八戒。功成十力。富有七珍。入不二门。获一乘理。妙中之妙。即妙法身。天中之天。乃金刚慧。湛然常寂。应用无方。用而常空。空而常用。用而不有。即是真空。空而不无。便成妙有。妙有即摩诃般若。真空即清净涅槃。般若是涅槃之因。涅槃是般若之果。般若无见能见。涅槃无生能生。般若涅槃。若名异体同。随义立名。故云法无定相。涅槃能生般若。即名真佛法身。般若能建涅槃。故号如来知见。知即知心空寂。见即见性无生。知见分明。不一不异。故能动寂常妙。理事皆如如。即处处能通达。即理事无碍。六根不染。即定慧之功。六识不生。即如如之力。心如境谢。境灭心空。心境双亡。体用不异。真如性净。慧鉴无穷。如水分千月。能见闻觉知。见闻觉知。而常空寂。空即无相。寂即无生。不被善恶所拘。不被静乱所摄。不厌生死。不乐涅槃。无不能无。有不能有。行住坐卧。心不动摇。一切时中。获无所得。三世诸佛。教旨如斯。即菩萨慈悲。递相传受。自世尊灭后。西天二十八祖。共传无住之心。同说如来知见。至于达摩。届此为初。递代相承。于今不绝。所传秘教。要藉得人。如王髻珠。终不妄与。福德智慧。二种庄严。行解相应。方能建立。衣为法信。法是衣宗。唯指衣法相传。更无别法。内传心印。印契本心。外传袈裟。将表宗旨。非衣不传于法。非法不受于衣。衣是法信之衣。法是无生之法。无生即无虚妄。乃是空寂之心。知空寂而了法身。了法身而真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