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僧智实初唐 601 — 638
道士处僧尼前表 初唐 · 释智实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
法常等言。
年迫桑榆。
始逢太平之世。
貌同蒲柳。
方值圣明之君。
窃闻父有诤子。
君有诤臣。
法常等虽豫出家。
仍在臣子之例。
有犯无隐。
敢不陈之。
伏见诏书。
国家本系。
出自柱下。
尊祖之风。
形于前典。
颁告天下。
无得而称。
道士等处僧之上。
奉以周旋。
岂敢拒诏。
寻老君垂范。
治国治家。
所佩服章。
亦无改异。
不立观宇。
不领门徒。
处柱下以全真。
隐龙德而养性。
智者见之谓之智。
愚者见之谓之愚。
鲁司寇
莫之能识。
今之道士
不遵其法。
所著衣服。
并是黄巾之馀。
本非老君之裔。
行三张之秽术。
弃五千之妙门。
反同张禹
漫行章句。
汉魏已来。
以鬼道化于浮俗。
妄托老君之后。
实是左道之苗。
若位在僧尼之上。
诚恐真伪同流。
有损国化。
如不陈奏。
何以表臣子之忠情。
谨录道经及汉魏诸史佛先道后之事。
如别所陈。
伏愿天慈。
曲垂听览。
杜正伦 初唐 · 释智实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
俗僧智实白。怀橘之岁。
涉清信之名。采李之年。
染息慈之位。虽浅智褊能。
然敢希先达。窃见化度寺僧法雅。
善因曩世。受果今生。
安上之游秦。似远公之入晋。
理应守护鹅之行。持结草之心。
思报皇王之恩。奉酬覆载之德。
乃于支提静院。但为宰杀之坊。
精舍林中。镇作妻孥之室。
脱千僧之服。四海怆动地之悲。
谤七佛之经。万国嗟诉天之怨。
自汉明感梦。摩腾入洛已来。
无所名人。颇曾闻也。
皇帝受禅。抚育万方。
欲使王道惟清。法海无秽。
公策名奉节。许道亡身。
除甘蔗之灾。拔空腹之树。
使禅林郁映。慧苑扶疏。
茂实家声。震于邦国。
宁可忍斯邪佞。乃捧钵于祗洹。
弃我贞廉。绝经行于灵塔。
龙门深浚。奉见无由。
天意高悬。流问何日。
惟公鉴同水镜。智察幽微。
仰愿拯惊翼于华箱。济涸鳞于穷辙。
轻以干陈。但增悚惧。
致僧法雅书 初唐 · 释智实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
与子同生像季。共属陵迟。
悲六道之纷然。悯四生之未悟。
子每游凤阙。恒遇龙颜。
理应洒甘露于帝心。荫慈云于含识。
何乃起善星之恶见。鼓调达之恶心。
令善响没于当时。丑迹播扬于后代。
岂不以朝含安忍。省纳刍荛。
恣此愚情。述斯顽见。
嗟子可悲。实伤其类。
且自多罗既断。终不更生。
析石已分。义无还合。
急持衣钵。早出伽蓝。
使清浊异流。兰艾殊列。
则使偫臣息于讥论。梵志寂于谤声。
定水噎而更通。慧灯晦而还照。
此言至矣。想见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