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侯圭
鸿沟(以割土开城去存深迹为韵) 唐 · 侯圭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六
龙争虎斗兮。
万象交奔。
镞尽兵穷兮。
白日犹昏。
潜豹略而久困。
鸿沟而两存。
临屹屹之重关。
平分海岳。
指遥遥之一水。
画断乾坤。
秦之末世也。
鹿走中原。
人殃下土。
天垂不定之气。
代作分争之主。
皆欲呵叱偫类。
鞭笞万宇。
或功侔擘岳。
埽氛祲以将清。
或力并触山。
缺穹昊而未补。
争驰羽檄。
欲定云雷。
共假长山之隔阔。
请如横汉以昭回。
劈六合以中裂。
割八纮而半开。
于是对戢雄棱。
俱停执驭。
盟高岸以斜指。
约中流而内据。
霜戈雪刃
拥云阵以东归。
火帜虹旗。
扶日轮而西去。
险隘瓜剖。
沉深带横。
两曜而宁休晕蚀。
重宵而未落欃枪。
晋魏周韩。
出地表而共宗函谷
燕齐楚越。
彻天涯而尽属彭城
池堑弥坚。
人烟渐隔。
疮痍讵息于馀略。
兵甲俄循于旧迹。
孤军外锁。
截南北于千城。
万马重来。
并华夷于一掷。
由是霾阴再合。
霆霹交侵。
强者功浅。
弱者机深。
空欲限沟洫之迢递。
闭关河之阻寻。
分地理而不分天理。
割波心而不割人心。
及夫垓下之剑不还。
江上之师莫遏。
始知凤阁之难处。
徒想鸿沟之独割。
至今京索之原。
古津空阔。
东山观音院 唐 · 侯圭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六
广明初
梓州浮图祠大小共十二。
慧义居其北。
兜率当其南。
牛头据其西。
正观距其东。
上临绝壁。
下瞰长江
青霭属天。
纤尘莫及。
巉岩险峭。
孤标势盛。
诸寺让焉。
仪凤元年置。
本号清居。
寻改真观。
一百六十七年。
会昌中
例从毁废。
大中时
内大德僧知元。
工部李侍郎同议兴复。
功业未就。
属蛮獠猖狂。
将犯西蜀
有三藏僧洪照。
诸寺僧智海等。
于旧基置降魔坛。
号曰无能
节度使尚书独孤公因给牒。
置院利人。
信施荐至。
飞木挽石。
僦徒募工。
树立新规。
因循旧迹。
制未周岁而及半。
创观音像堂三间。
南边佛舍五间。
山头大阁三层七间。
房廊厨库门庑十五间。
皆尽雕饰之妙。
宏壮之丽。
瞻仰崇峻。
依归者万计。
旧传塼塔十三层。
岁久倾欹。
忽遇风雷。
迟明却正。
时以龙神扶掖之异。
今馀其址。
又有石龛四五。
兼鬼子母。
下临方泉。
里巷以高禖之飨。
祈祷者众。
颇有灵异。
故李公溪石前身之说。
诗碑尚在。
照姓郑氏。
虢州卢氏人
幼诣清凉金阙寺镜公处出家。
竹林寺用公处具戒。
壮岁就兴善寺则公处受灌顶五部大法。
明五天梵字。
太和七年
初住绵州大安寺
洎返初服。
再从剃落。
因隶绵州开元寺
置上方转轮经藏。
十年
川主尚书韦公请居慧义般舟院。
因得重新正观焉。
常以真言祛邪逐崇。
咒水治病救人。
不可胜数。
咸通十三年夏六月
委化于般舟旧座。
寿七十八。
腊五十五。
建方坟于东山
梓州诸寺山院陈迹。
慧义则有庾开府王子安李北海赵蕤处士碑。
牛头则有闾邱博士严员外碑。
南禅院应天院则有李员外商隐净光彻大碑。
圆梵寺兜率寺则有崔相国杨相国记。
灵泉院法社龛则有王校书鲁记。
皆雄词健笔。
抉异挑奇。
相继驰名于诸矣。
惟正观旧无纪述。
照公门人从文。
清标正直。
勤苦修持。
承袭岩栖。
宗依明教。
亦得其三密心印。
乘间录精宇之兴废。
先师之行业。
劘悬崖五尺请书。
圭辞不获命。
书曰。
旧真观寺。
观音院
元始其意。
照成其志。
文终其事。
辛丑岁正月二十七日丙子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