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荀万秋南朝宋
奏藉田仪注 南朝宋 · 荀万秋
 出处:全宋文卷二十九
《藉田仪注》:「皇帝冠通天冠,朱纮,青介帻,衣青纱袍。
侍中陪乘,奉车郎秉辔」。
案《汉舆服志》曰:「通天冠,乘舆常服也」。
若斯岂可以常服降千亩邪?
礼记曰:「昔者天子为藉千亩,冕而朱绂,躬秉耒耜」。
郑玄注《周官》司服:「异服同冕」,尊故也。
时服虽变,冕制不改。
潘岳《藉田赋》云,「常伯陪乘,太仆秉辔」。
推此,舆驾藉田,宜冠冕,璪十二旒,朱纮,黑介帻,衣青纱袍,常伯陪乘,太仆秉辔。
宜改仪注,一遵二《礼》以为定仪(《宋书·礼志》五,大明四年正月尚书左丞荀万秋奏。)
绩秋令服色议 南朝宋 · 荀万秋
 出处:全宋文卷二十九
伏寻帻非古者冠冕之服,《礼》无其文。
蔡邕《独断》云:「帻是古卑贱供事不冠人所服」。
董仲舒《止雨书》曰:「其执事皆赤帻」。
知并不冠之服也。
汉元始用,众臣率从。
司马彪《舆服志》曰:「尚书帻名曰纳言
迎气五郊,各如其色,从章服也」。
自兹相承,迄于有晋。
大宋受命,礼制因循。
斯既历代成准,谓宜仍旧(《宋书·礼志》二,元嘉六年六月。)
太庙送神议 南朝宋 · 荀万秋
 出处:全宋文卷二十九
古之事尸,与今之事神,其义一也,周礼尸出,送于庙门,拜,尸不顾。
《诗》云:「钟鼓送尸」。
则送神之义,其来久矣。
《记》曰:「迎牲而不迎尸,别嫌也。
尸在门外,则疑于臣;
入庙中,则全于君。
君在门外,则疑于君,入庙则全于君。
是故不出者,明君臣之义(《宋书·礼志》四,元嘉六年七月博士荀万秋议。)」。
郊庙乐议 南朝宋 · 荀万秋
 出处:全宋文卷二十九
案礼,祭天地有乐者,为降神也。
故《易》曰:「雷出地奋豫。
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周官》曰:「作乐于圜丘之上,天神皆降。
作乐于方泽之中,地祇皆出」。
又曰:「乃奏黄钟,哥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
乃奏大簇,哥应钟,舞《咸池》,以祀地祇」。
由斯而言,以乐祭天地,其来尚矣。
今郊享阙乐,窃以为疑。
《祭统》曰:「夫祭有三重焉,献之属莫重于祼,声莫重于升歌,舞莫重于《武宿夜》,此周道也」。
至汉奏《五行》,魏舞《咸熙》,皆以用享。
爰逮晋氏,泰始之初傅玄作晋郊庙歌诗三十二篇。
元康中,荀蕃受诏成父勖业,金石四县,用之郊庙。
是则相承郊庙有乐之证也。
今庙祠登哥虽奏,而象舞未陈,惧阙备礼。
夫圣王经世,异代同风,虽损益或殊,降杀迭运,未尝不执古御今,同规合矩。
方兹休明在辰,文物大备,礼仪遗逸,罔不具举,而况出祇降神,辍乐于郊祭,昭德报功,有阙于庙享。
谓郊庙宜设备乐(《宋书·乐志》一,孝建二年九月甲午,有司奏,前殿中郎荀万秋议,又见《通典》一百四十七。)
永阳侯刘升子服制议 南朝宋 · 荀万秋
 出处:全宋文卷二十九
南面君国,继体承家,虽则佩觿,未阙成德,君父名正,臣子不容服殇,故云「臣不殇君,子不殇父」。
推此,则知傍亲故依殇制。
东平冲王已经前议。
若升仕朝列,则为大成,故鄱阳哀王追赠太常,亲戚不降。
愚谓下殇以上,身居封爵,宜同成人。
年在无服之殇,以登官为断。
永阳国臣,自应全服,至于傍亲,宜从殇礼(《宋书·礼志》二,《通典》八十二,大明五年七月左丞荀万秋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