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李淼南朝宋
道高法明法师书难佛不见形 南朝宋 · 李淼
 出处:全宋文卷五十七
夫道处清虚,四大理常,而有法门妙出群域。
若称其巧能利物,度脱无量为教,何以不见真形于世,直空说而无实邪?
今正就寻西方根源,伏愿大和上垂怀,允纳下心,无惜神诰,弟子李淼和南(《弘明集》十一。)
李淼和南:旋省雅论,位序区别,辞况充美,欣会良多。
所谓感化异时,像正殊俗,援外以映内,征文以验实,敬范来趣,无所间然。
夫受悟之由,必因鉴观,暗寄生疑,疑非悟本。
若书契所存,异代齐解,万世之后,可不待圣而师矣。
若乃声迹并资,言象相济,大义既乖,儒墨竞兴,岂徒正信不朗,将亦谤误增衅,得不取证于示见,印记以自固乎?
大圣以无碍之慧,垂不请之慈,何为吝昭昭之明,晦倍寻之器,绝群望于泥洹之后,兴罪垢于三会之先。
刍狗空陈,其能悟乎?
仪像虚设,其能信乎?
至于帝王姬孔,训止当世,来生之事,存而不论。
故其隐见废兴,权实莫辨。
今如来轨业,弥贯三世,慈悲普润,不得以见在为限。
群迷求解,不可以灭尽致穷。
是以化度不止于篇籍,佛事备列于累万。
问今之所谓佛事者,其焉在乎。
若如雅况,所信在此。
所验在彼,而圣不世出,孔释异途,即事而谈,罔非矛盾矣,其可相验乎?
未能嘿废。
聊复寓言,幸更详究,迟睹清释(《弘明集》十一。)
李淼和南,雅论明受悟之津,爰自疑得,暗寄有馀,无取鉴观,鞠躬赞诵,咸足届道,览复往况,弥睹渊赜。
然所谓像法乖正,求悟理粗,借筌会旨,无假示见。
此固姬孔所以垂训,辉光所以不表,取之世典,绰焉足矣。
放光动地,徒何为乎?
若正信不止于俯仰,而佛事备举于形声,大觉所由妙其色,涉求之所可基其始,故知信者必以儒墨致疑,学者将由无证自悔。
吝明无咎于三五,潜景道德,愆于十号矣,岂不然乎?
又诲姬孔务拯颓季,无暇来生,设在结绳,三世自明,亦又不然。
七经所陈,义兼未来,释典敷载,事止缘报。
故《易》云「积善馀庆」,「积恶馀殃」。
经云:「无我无造无受者,善恶之业亦不亡」。
此则缘教常,缓兼训已弘,岂谓所务在此,所阙在彼哉?
来论虽美,故自循环之说耳。
望复擢新演异,以洗古今之滞,使夷路坦然,积碍大通也。
深愿大和上垂纳亮款,弟子李淼谨呈(《弘明集》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