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徐羡之南朝宋 364 — 426
虎牢陷上表自劾 南朝宋 · 徐羡之
 出处:全宋文卷十六
去年逆虏纵肆,陵暴河南司州刺史德祖,竭诚尽力,抗对强寇,孤城独守,将涉期年,救师淹缓,举城沦没。
圣怀垂悼,远近嗟伤。
陛下殷忧谅暗,委政自下。
臣等谋猷浅蔽,托付无成。
遂令致节之臣,抱忠倾覆,将士歼辱,王略亏挫,上坠先规,下贻国耻,稽之朝典,无所辞责。
虽有司挠笔,未加准绳,岂宜尸禄,昧安殊宠。
乞蒙屏固,以申国(《宋书·索虏传》,景平元年,虏克虎牢,司空徐羡之尚书傅亮领军将军谢晦表,少帝不许。)
左光禄大夫传亮上表归政 南朝宋 · 徐羡之
 出处:全宋文卷十六
臣闻元首司契,运枢成务,臣道代终,事尽宣翼。
冕旒之道,理绝于上皇。
拱己之事,不行于中古。
高宗不言,以三龄为断,冢宰听政,以再期为节。
百王以降,罔或不然。
陛下圣德绍兴,负荷洪业,亿兆颙颙,思陶盛化。
而圣旨谦挹,委成群司。
自大礼告终,钻燧三改,大明伫照,远迩倾属。
臣等虽率诚屡闻,未能仰感,敢藉品物之情,谨因苍生之志。
伏愿陛下远存周文日昃之道,近思皇室缔构之艰,时揽万机,躬亲朝政,广辟四聪,博询庶业,则雍熙可臻,有生幸甚(《宋书·徐羡之传》。)
重奏 南朝宋 · 徐羡之
 出处:全宋文卷十六
近陈写下情,言为心罄,奉被还诏,鉴许未回。
岂惟愚臣,秉心有在,询之朝野,人无异议。
何者?
形风四方,实系王德,一国之事,本之一人。
虽世代不同,时殊风异,至于主运臣赞,古今一揆。
未有浑心委任,而休明可期,此之非宜,布自遐迩。
臣等二世,休戚以均,情为国至,岂容顺默
重披丹心,冒昧以请(同上。)
又固陈 南朝宋 · 徐羡之
 出处:全宋文卷十六
比表批陈,辞诚俱尽,诏旨冲远,未垂听纳,三复屏营,伏增忧叹。
臣闻克隆先构,干蛊之盛业,昧旦丕显,帝王之高义。
自皇宋创运,英圣有造,殷忧未阙,艰患仍缠。
赖天命有底,圣明承业,时屯国故,犹在民心。
泰山之安,未易可保,昏明隆替,系在圣躬。
斯诚周诗夙兴之辰,殷王待旦之日,岂得无为拱己,复玄古之风,逡巡虚挹,徇匹天之事。
伏愿以宗庙为重,百姓为心,弘大业以嗣先轨,隆圣道以增前烈。
愚瞽所献,情尽于此(同上。)
奏论郊配 南朝宋 · 徐羡之
 出处:全宋文卷十六
臣闻崇德明祀,百王之令典,宪章天人,自昔之所同。
虽因革殊时,质文异世,所以本情笃教,其揆一也。
伏惟高祖武皇帝,允协灵祇,有命自天,弘日静之勤,立烝民之极,迁明德,光宅八表,太和宣被,玄化遐通。
陛下以圣哲嗣徽,道孚万国,祭礼久废,思光鸿烈,飨帝严亲,今实宜之。
高祖武皇帝宜配天郊,至于地祇之配,虽礼无明文,先代旧章,每所因循。
魏晋故典,足为前式,谓武敬皇后宜配北郊,盖述怀以追孝,跻圣敬于无穷。
对越两仪,允洽幽显者也。
明年孟春,有事于二郊,请宣摄内外,详依旧典(《宋书·礼志》三,永初三年九月司空尚书令亮等奏,诏可。)
奏废庐陵王义真 南朝宋 · 徐羡之
 出处:全宋文卷十六
臣闻二叔不咸,难结隆周,淮南悖纵,祸兴盛汉,莫不义以断恩,情为法屈。
二代之事,殷鉴无远,仁厚之主,行之不疑。
共叔不断,几倾郑国刘英容养,衅广难深,前事之不忘,后王之成鉴也。
车骑将军义真凶忍之性,爰自稚弱,咸阳之酷,丑声远播。
先朝犹以年在纨绮,冀能改厉,天属之爱,想闻革心,自圣体不豫,以及大渐,臣庶忧惶,内外屏气。
而纵博酣酒,日夜无辍,肆口纵言,多行无礼。
先帝贻厥之谋,图虑经固,亲敕陛下,面诏臣等,若遂不悛,必加放黜,至言苦厉,犹在纸翰。
而自兹迄今,日月增甚,至乃委弃藩屏,志还京邑,潜怀异图,希幸非冀,转聚甲卒,征召车马。
陵坟未乾,情事犹昨,遂蔑弃遗旨,显违成规,整棹浮舟,以示归志,肆心专己,无复咨承。
圣恩低徊,深垂隐忍,屡遣中使,苦相敦释
而亲对散骑侍郎邢安泰,广武将军仲思,纵其悖骂,讪主谤朝,此久播于远近,暴于人听。
臣闻原火不扑,蔓草杂除,青青不伐,终致寻斧,况忧深患著,社稷虑切。
请一遵晋朝武陵旧典,使顾怀之旨,不坠于武庙,全宥之德,获申于昵亲。
仰寻感恸,临启悲咽(《宋书·庐陵王义真传》,少帝失务,羡之等密谋废立,则次弟应在义真,以义真轻訬,不任主社稷,因其与少帝不协,乃奏废之。)
上言追上皇太后尊号 南朝宋 · 徐羡之
 出处:全宋文卷十六
伏惟先婕妤柔明塞渊,光备六列,德昭坤范,训洽母仪。
用能启祚圣明,奄宅四海,而天祚永违,严亲莫逮。
臣等参详,远准春秋,近稽汉晋,谨追上尊号为皇太后礼官撰谥,用崇寝庙(《通典》七十二,元嘉元年。)
朱兴妻周事议 南朝宋 · 徐羡之
 出处:全宋文卷十六
自然之爱,虎狼犹仁,周之凶忍,宜加显戮。
臣以为法律之外,故尚弘物之理,母之即刑,由子明法,为子之道,焉有自容之地,虽伏法者当,而在育者靡容(《通典》作「匪宜」。)
愚谓可特申(《宋书·徐羡之传》,《南史》十五,《通典》一百六十七。)(《通典》作「屏之遐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