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国号为魏诏(天兴元年六月) 北魏 · 拓跋圭
出处:全后魏文卷一
昔朕远祖,总御幽都,控制遐国,虽践王位,未定九州。逮于朕躬,处百代之季,天下分裂,诸华乏主,民俗虽殊,抚之在德,故躬率六军,扫平中土,凶逆荡除,遐迩率服。宜仍先号,以为魏焉。布告天下,咸知朕意(《魏书·道武纪》)。
修建佛寺诏(天兴元年) 北魏 · 拓跋圭
出处:全后魏文卷一
夫法佛之兴,其来远矣。济益之功,冥及存没,神踪遗轨,信可依凭。其敕有司,于京城建饰容范,修整官舍,令信向之徒,有所居止(《魏书·释老志》)。
天命诏(天兴三年十二月乙未) 北魏 · 拓跋圭
出处:全后魏文卷一
世俗谓汉高起于布衣而有天下,此未达其故也。夫刘承尧统,旷世继德,有蛇龙之徵,致云彩之应,五纬上聚,天人俱协,明革命之主,大运所钟,不可以非望求也。然狂狡之徒,所以颠蹶而不已者,诚惑于逐鹿之说,而迷于天命也。故有踵覆车之轨,蹈衅逆之踪,毒甚者倾州郡,害微者败邑里,至乃身死名颓,殃及九族,从乱随流,死而不悔,岂不痛哉!《春秋》之义,大一统之美,吴楚僭号,久加诛绝,君子贱其伪名,比之尘垢。自非继圣载德,天人合会,帝王之业,夫岂虚应。历观古今,不义而求非望者,徒丧其保家之道,而伏刀锯之诛。有国有家者,诚能推废兴之有期,审天命之不易,察徵应之潜授,杜竞逐之邪言,绝奸雄之潜肆,思多福于止足,则几于神智矣。如此,则可以保荣禄于天年,流馀庆千后世。夫然,故祸悖无缘而生,甲兵何由而起?凡厥来世,勖哉戒之,可不慎欤(《魏书·道武纪》)!
官号诏(天兴三年十二月丙申) 北魏 · 拓跋圭
出处:全后魏文卷一
上古之治,尚德下名,有任而无爵,易治而事序,故邪谋息而不起,奸慝绝而不作。周姬之末,下陵上替,以号自定,以位制禄,卿世其官,大夫遂事,阳德不畅,议发家陪,故衅由此起,兵由此作。秦汉之弊,舍德崇侈,能否混杂,贤愚相乱,庶官失序,任非其人。于是忠义之道寝,廉耻之节废,退让之风绝,毁誉之议兴,莫不由乎贵尚名位,而祸败及之矣。古置三公,职大忧重,故曰「待罪宰相」,将委任责成,非虚宠禄也。而今世俗,佥以台辅为荣贵,企慕而求之。夫此职司,在人主之所任耳,用之则重,舍之则轻。然则官无常名,而任有定分,是则所贵者至矣,何取于鼎司之虚称也。夫桀纣之南面,虽高而可薄;姬旦之为下,虽卑而可尊。一官可以效智,荜门可以垂范,苟以道德为实,贤于覆餗蔀家矣。故量力者令终而义全,昧利者身陷而名灭。利之与名,毁誉之疵竞;道之与德,神识之家宝。是故道义治之本,名爵治之末。名不本于道,不可以为宜,爵无补于时,不可以为用。用而不禁,为病深矣。能通其变,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来者诚思成败之理,察治乱之由,鉴殷周之失,革秦汉之弊,则几于治矣(《魏书·道武纪》)。
与朗法师书 北魏 · 拓跋圭
出处:全后魏文卷一
皇帝敬问太山朗和尚,承妙圣灵,要须经略,已命元戎,上人德同海岳,神算遐长,冀助威谋,克宁荒服。今遣使者送素二十端,白毯五十领,银钵二枚,到愿纳受(《广弘明集》二十八上)。
即位告祭天地祝文(天兴元年) 北魏 · 拓跋圭
出处:全后魏文卷一
皇帝臣圭,敢用玄牡昭告于皇天后土之灵。上天降命,乃眷我祖宗,世王幽都。圭以不德,纂戎前绪,思宁黎元,龚行天罚。殪刘显,屠卫辰,平慕容,定中夏。群下劝进,谓宜正位居尊,以副天人之望。圭以天时人谋,不可久替,谨命礼官择吉日,受皇帝玺绶。惟神祇其丕祚于魏室,永绥四方(《魏书·礼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