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刘协南梁 466 — 538
文心雕龙序 南梁 · 刘协
 出处:全梁文卷六十
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
涓子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夫故用之焉。
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岂取驺奭群言雕龙也?
夫宇宙绵邈,黎献纷杂,拔萃出类,智术而已。
岁月飘忽,性灵不居,腾声飞实,制作而已。
夫有肖貌天地,禀性五才,拟耳目于日月,方声气乎风雷,其超出万物,亦已灵矣。
形同草木之脆,名逾金石之坚,是以君子处世,树德建言,岂好辩哉,不得已也。
子生七龄,乃梦彩云右锦,则攀而采之。
尝夜梦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行。
旦而寤,乃怡然而喜曰:大哉,圣人之难见也,乃小子之垂萝欤!
自生人以来,未有如夫子者也。
敷赞圣旨,莫若注经,而马郑诸儒,弘之已精,就有深解,未足立家
唯文章之用,实经典枝条,五礼资之以成,六典因之致用,君臣所以炳焕,军国所以昭明,详其本源,莫非经典。
而去圣久远,文体解散,辞人爱奇,言贵浮诡,饰羽尚画,文绣鞶帨,离本弥甚,将遂讹滥
盖周书论辞,贵乎体要尼父陈训,恶乎异端,辞训之异,宜体于要。
于是搦笔和墨,乃始论文。
详观近代之论文者多矣:至如魏文述典,陈思序书,应玚文论,陆机《文赋》,仲洽《流别》,弘范翰林,各照隅隙,鲜观衢路。
或臧否当时之才,或铨品前修之文,或泛举雅俗之旨,或撮题篇章之意。
魏典密而不周,陈书辩而无当,应论华而疏略,陆赋巧而碎乱,流别精而少功,翰林浅而寡要。
君山公干之徒,吉甫士龙之辈,泛议文意,往往间出,并未能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
不述先哲之诰,无益后生之虑。
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若乃论文叙笔,则囿别区分,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上篇以上,纲领明矣。
至于割情析表,笼圈条贯,摛神性,图风势,苞会通,阅声字,崇赞于时序,褒贬于才略,怊怅于知音,耿介于程器,长怀序志,以驭群篇,下篇以下,毛目显矣。
位理定名,彰乎大易之数,其为文用,四十九篇而已。
夫铨叙一文为易,弥纶群言为难,虽复轻采毛发,深极骨髓,或有曲意密源,似近而远,辞所不载,亦不胜数矣。
及其品评成文,有同乎旧谈者,非雷同也,势自不可异也。
有异乎前论者,非苟异也,理自不可同也。
同之与异,不屑古今,擘肌分理,唯务折衷,案辔文雅之场,而环络藻绘之府,亦几乎备矣,但言不尽意,圣人所难;
识在瓶管,何能矩矱
茫茫往代,既深子闻,眇眇来世,傥尘彼观(《梁书·刘协传》,又略见《南史》七十二,《御览》六百一。)
灭惑论 南梁 · 刘协
 出处:全梁文卷六十
或造《三破论》者,义证庸近,辞体鄙拙。
虽至理定于深识,而流言惑于浅情,委巷陋说,诚不足辨。
又恐野听,将谓信然,聊择其可采,略标雅致。
《三破论》云:道家之教,妙在精思得一,而无死入圣。
佛家之化,妙在三昧神通,无生可冀,铭死为泥洹,未见学死而不得死者也。
《灭惑论》曰:二教真伪,焕然易辨。
夫佛法练神,道教练形。
形器必终,碍于一垣之里;
神识无穷,再抚六合之外。
明者资于无穷,教以胜慧;
暗者恋其必终,诳以仙术,极于饵药。
慧业始于观禅,禅练真识,故精妙而泥洹可冀。
药驻伪器,故精思而翻腾无期。
若乃弃妙宝藏,遗智养身,据理寻之,其伪可知。
假使形翻无际。
神暗鸢飞戾天,宁免为鸟?
夫泥洹妙果,道惟常住,学死之谈,岂析理哉?
《三破论》云:若言太子是教主,主不落发,而使人髡头;
主不弃妻,而使人断种,实可笑哉。
明知佛教是灭恶之术也。
伏闻君子之德,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灭惑论》曰:太子弃妻落发,事显于经,而反白为黑,不亦罔乎?
夫佛家之孝,所苞盖远,理由乎心,无系于发,若爱发弃心,何取于孝?
泰伯虞仲,断发文身,夫子两称至德中权。
以俗内之贤,宜修世礼,断发让国,圣哲美谈。
况般若之教,业胜中权;
菩提之果,理妙克让者哉!
理妙克让,故舍发取道,业胜中权,故弃迹求心。
准以两贤,无阙于孝,鉴以圣境,夫何怪乎?
第一破曰:入国而破国者。
诳言说伪,兴造无费,苦克百姓,使国空民穷,不助国,生人减损,况人不蚕而衣,不田而食,国灭人绝,由此为失。
日用损废,无纤毫之益,五灾之害,不复过此,《灭惑论》曰:大乘圆极,穷理尽妙,故明二谛以遣有,辨三空以标无,四等弘其胜心,六度振其苦业,诳言之讪(一作诎),岂伤日月!
夫塔寺之兴,阐扬灵教,功立一时,而道被千载。
昔禹会诸侯,玉帛万国,至于战伐,存者七君。
更始政阜,民户殷盛,赤眉兵乱,千里无烟,国灭人绝,宁此之由?
宗索之时,石谷十万,景、武之世,积粟红腐,非秦末多沙门,而汉初无佛法也。
验古准今,何损于政。
第二破曰:入家而破家。
使父子殊事,兄弟异法,遗弃二亲,孝道顿绝,忧娱各异,歌哭不同,骨血生仇,服属永弃,悖化犯顺,无昊天之报,五逆不孝,不复过此。
《灭惑论》曰:夫孝理至极,道俗同贯,虽内外迹殊,而神用一揆。
若命缀俗因,本修教于儒礼;
运禀道果,固弘孝于梵业。
是以咨亲出家,《法华》明其义;
听而后学,《维摩》标其例,岂忘本哉?
有由然也。
彼皆照悟神理,而鉴烛人世,过驷马于格言,逝川伤于上哲。
故知瞬息尽养,则无济幽灵;
学道拔亲,则冥苦永灭。
审妙感之无差,辨胜果之可必,所以轻重相权,去彼取此。
若乃服制所施,事由追远,礼虽因心,抑亦沿世。
昔三皇至治,尧舜所慕,死则衣之以薪,葬之中野,封树弗修,苴斩无纪,岂可谓三皇教民,弃于孝乎?
爰及五帝,服制焕然,未闻尧舜执礼,追责三皇,三皇无责,何独疑佛?
佛之无服,理由拔苦,三皇废丧,事沿淳朴。
淳朴不疑,而拔苦见尤,所谓朝三暮四,而喜怒交设者也。
明知圣人之教,触感圆通,三皇以淳朴无服,五帝以沿情制丧,释迦拔苦,故弃俗反真。
检迹异路,而玄化同归。
第三破曰:入身而破身。
人生之体,一有毁伤之疾,二有髡头之苦,三有不孝之逆,四有绝种之罪,五有亡体从诫。
惟学不孝,何故言哉?
诫令不跪父母,便竞从之。
儿先作沙弥,其母后阿尼,则跪其儿。
不礼之教,中国绝之,何可得从!
《灭惑论》曰:「夫栖形禀识,理定前业,入道居俗,事系因果。
是以释迦出世,化洽天人,御国统家,并证道迹,未闻世界普同出家,良由缘感不一,故名教有二,缙绅沙门,所以殊也。
但始拔尘域,理由戒定。
妻者受累,发者形饰,受累伤神,形饰乖道。
所以澄神灭爱,修道弃饰,理出常均,教必翻俗。
若乃不跪父母,道尊故也;
父母礼之,尊道故也。
礼新冠见母,其母拜之,喜其备德,故屈尊礼卑也。
介胄之士,见君不拜,重其秉武,故尊不加也。
缁弁轻冠,本无神道,介胄凶器,非有至德。
然事应加恭,则以母拜子,势宜停敬,则臣不跪君。
礼典世教,周孔所制,论其变通,不由一轨。
况佛道之尊,标出三界,神教妙本,群致玄宗
以此加人,实尊冠胄。
冠胄及礼,古今不疑,佛道加敬,将欲何怪?
《三破论》云:佛,旧经本云浮屠,罗什改为佛徒,知其源恶故也。
所以铭为浮屠,胡人凶恶,故老子云,化其始。
不欲伤其形,故髡其头,名为浮屠,况屠割也。
至僧祎后改为佛图。
本旧经云丧门。
丧门由死灭之门,云其法无生之教,名曰丧门,至罗什又改为桑门,僧祎又改为沙门
沙门由沙汰之法,不足可称。
《灭惑论》曰:汉明之世,佛经始通,故汉译言,音字未正。
浮音似佛,音似沙,声之误也。
以屠为图,字之误也。
罗什语通华》戎,识兼音义,改正三豕,固其宜矣。
五经世典,学不因译,而马、郑、注说,音字互改。
是以昭穆不祀,谬师资于《周颂》;
允塞宴安,乖圣德于《尧典》。
至教之深,宁在雨字,得意忘言,庄周所领;
以文害志,孟轲所讥。
不原大理,惟字是求,宋人申束,岂复过此?
《三破论》曰:有此三破之法。
不施中国,本正西域
何言之哉?
胡人无义,刚强无礼,不异禽兽,不信虚无。
老子入关,故作形像之教化之又云:胡人粗犷,欲断其恶种,故令男不娶妻,女不嫁夫,一国伏法,自然灭尽。
《灭惑论》曰:双树晦迹,形像代兴,固已理精无始,而道被无穷者矣。
案李叟出关,运当周季,世闭贤隐,故往而忘归。
接舆避世,犹灭其迹,况适外域,孰见其踪。
于是奸猾祭酒,造《化胡》之经,理拙辞鄙,厮隶所传。
寻西胡怯弱,北狄凶炽,若老子灭恶,弃德用刑,何爱凶狄,而反灭弱胡?
遂令𤞤狁横行,毒流万世,豺狼当道,而狐狸是诛,沦湑为酷,覆载无闻。
商鞅之法,未至此虐,伯阳之道,岂其然哉?
且未服则设像无施,信顺则孥戮可息。
既巳服教矣,方加极刑,一言失道,众伪可见。
东野之语,其如理何?
《三破论》曰:盖闻三皇五帝三王之徒,何以学道并感应而未闻?
佛教为是,九皇忽之,为是佛教未出?
若是佛教未出,则为邪伪,不复云云。
《灭惑论》曰:神化变通,教体匪一;
灵应感会,隐现无际。
若缘在妙化,则菩萨弘其道;
化在粗缘,则圣帝演其德。
夫圣帝、菩萨,随感现应,殊教合契,未始非佛。
固知三皇以来,感灭而名隐,汉明之教,缘应而像现矣。
若乃三皇德化,五帝仁教,此之谓道,似非太上。
羲农敷治,未闻奏章。
尧舜缉政,宁肯书符,汤武抒暴,岂当饵丹?
五经典籍,不齿天师,而求授圣帝,岂不悲哉?
《三破论》曰:道以气为宗,名为得一。
寻中原人士,莫不奉道,今中国有奉佛者,必是羌胡之种。
若言非邪?
何以奉佛?
《灭惑论》曰:至道宗极,理归乎一;
妙法真境,本固无二。
佛之至也,则空玄无形,而万象并应,寂灭无心,而玄智弥照。
幽数潜会,莫见其极;
冥功日用,靡识其然。
但言万象既生,假名遂立,梵言菩提,汉语曰道。
其显迹也,则金容以表圣;
应俗则王宫以现生。
拔愚以四禅为始,进慧以十地为阶。
总龙鬼而均诱,涵蠢动而等慈。
权教无方,不以道俗乖应。
妙化无外,岂以华戎阻情?
是以一音演法,殊译共解,一乘敷教,异经同归。
经典由权,故孔、释教殊而道契,解同由妙,故梵、汉语隔而化通。
但感有精粗,故教分道俗;
地有东西,故国限内外。
其弥纶神化,陶铸群生,无异也,故能拯拔六趣,总摄大千,道惟至极,法惟最尊,然至道虽一,岐路生迷,九十六种,俱号为道。
听名则邪正莫辨,验法则真伪自分。
案道家立法,厥品有三,上标老子,次述神仙,下袭张陵
太上为宗,寻柱史嘉遁,实为大贤,著书论道,贵在无为,理归静一,化本虚柔。
然而三世弗纪,慧业靡闻,斯乃导俗之良书,非出世之妙经也。
若乃神仙小道,名为五通,福极生天,体尽飞腾,神通而未免有漏,寿远而不能无终,功非饵药,德沿业修,于是愚狡方士,伪托遂滋。
张陵米贼,述记升天,葛玄野竖,著传仙公,愚斯惑矣。
智可罔舆,今祖述李叟,则教失如彼,宪章神仙,则体劣如此。
上中为妙,犹不足算,况效鲁,醮事章符,设教五斗,欲拯三界,以蚊负山,庸讵胜乎?
标名大道,而教甚于俗,举号太上,而法穷下愚,何故知邪?
贪寿忌天,含识所同,故肉芝石华,谲以翻腾,好色触情,世所莫异,故黄书御女,诳称地仙,肌革盈虚,群生共爱,故宝惜洟唾,以灌灵根;
避灾若病,民之恒患,故斩缚魑魅,以快愚情;
凭威恃武,俗之旧风,故利兵钩骑,以动浅心。
至于消灾淫术,厌胜奸方,理秽词辱,非可笔传。
事合氓庶,故比屋归宗,是以张角、李弘,毒流汉季;
卢悚、孙恩,乱盈晋末,馀波所被,实蕃有徒。
爵非通侯,而轻立民户;
瑞无虎竹,而滥求租税。
麋费产业,蛊惑士女,运迍则蝎国,世平则蠹民,伤政萌乱,岂与佛同?
且夫涅槃大品,宁比玄妙上清?
金容妙相,何羡鬼室空屋?
降伏天魔,不慕幻邪之诈;
净修戒行,岂同毕券之丑?
积弘誓于方寸,孰与藏宫将于丹田;
响洪钟于梵音,岂若鸣天鼓于唇齿。
校以形迹,精粗已悬,核以至理,真伪岂隐?
若以粗笑精,以伪谤真,是瞽对离朱,曰我明也(《弘明集》八)
剡县石城寺弥勒石像碑铭 南梁 · 刘协
 出处:全梁文卷六十
夫道源虚寂,冥机通其感,神理幽深,玄德司其契。
是以四海将宁先入感凤之宝,九河方导,已致应龙之书。
况种智圆照,等觉遍知,扬万化于大千,摛亿形于法界,其灵起摄诱之权,影现戏游之力,可胜言者哉。
自优昙发华,而金姿诞应,娑罗变叶,而塔像代兴。
月喻论其迹隐,镜象譬其常照,律师应法似流,宣化如渴,扬舲游水,驰锡禹山。
于是扪虚梯汉,构立栈道,状奇肱之飞车,类似叟之悬阁。
体高图范,冠采虹蜺,推凿响于霞上,剖石洒于云表。
信命世之壮观,旷代之鸿作也。
青雘与丹粟竞采,白金共紫铣争辉。
梵王四鹤,徘徊而不去,帝释千马,踯躅而忘归(《艺文类聚》七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