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苏秦战国东周 ? — 前284
上书说秦惠王 战国东周 · 苏秦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八
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
大王留意,臣请奏其效。
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
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
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
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
约从连横,兵革不藏;
文士并饬,诸侯乱惑;
万端俱起,不可胜理;
科条既备,民多伪态
书策稠浊,百姓不足;
下相愁,民无所聊;
明言章理,兵甲愈起;
辩言伟服,战攻不息;
繁称文辞,天下不治;
舌弊耳聋,不见成功;
行义约信,天下不亲。
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战场
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王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
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撞,然后可建大功。
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
威立于上,民服于下。
今欲并天下,淩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今之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
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战国策》三,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云云。案下文云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明此二首皆是上书。)
为齐上书说赵王 战国东周 · 苏秦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八
臣闻古之贤君,德行非施于海内也,教顺慈爱非布于万民也,祭祀时享,非当于鬼神也。
甘露降,风雨时至,农夫登,年谷丰盈,众人喜之,而贤主恶之。
今足下功力,非数痛加于秦国,而怨毒积恶,非曾深淩于韩也。
臣窃外闻大臣及下吏之议,皆言主前专据,以秦为爱赵而憎韩。
臣窃以事观之,秦岂得爱赵而憎韩哉?
欲亡韩吞两周之地,故以韩为饵,先出声于天下,欲邻国闻而观之也。
恐其事不成,故出兵以佯示赵、魏。
恐天下之惊觉,故微韩而贰之。
恐天下疑已,故出质以为信。
声德于与国,而实伐空韩。
臣窃观其图之也,议秦以谋,计必出于是。
且夫说士之计,皆曰韩亡三川,魏灭晋国,恃韩未穷,而祸及于赵。
且物固有势异而患同者,又有势同而患异者。
昔者楚人久伐而中山亡。
今燕尽韩之河南,距沙丘,而至钜鹿之界三百里;
钜于捍关,至于榆中千五百里。
秦尽韩、魏之上党,则地与国都邦属而挈者七百里。
秦以三军强弩坐羊唐之上,即地去邯郸二十里。
且秦以三军攻王之上党而危其北,则句注之西,非王之有也。
今鲁句注禁常山而守,三百里通于燕之唐、曲吾,此代马胡驹不东,而昆山之玉不出也。
此三宝者,又非王之有也。
今从于强秦国之伐齐,臣恐其祸出于是矣。
昔者五国之王,尝合横而谋伐,参分赵国壤地,著之盘盂,属之雠作,五国之兵有日矣,韩乃西师以禁秦国,使秦发令素服而听,反温、枳、高平于魏,反三公、什清于赵,此王之明知也。
夫韩事赵宜正为上交,今乃以抵罪取伐,臣恐其后事王者之不敢自必也。
今王收天下,必以王为得,韩危社稷以事王,天下必重
然则韩义王以天下就之,下至韩慕王以天下收之,是一世之命,制于王已。
臣愿大王深与左右群臣卒计而重谋,先事成虑而熟图之也(《战国策》十八,又见《史记。赵世家》作苏厉为齐遗赵王书,小同大异,今别载于后。)
从约 战国东周 · 苏秦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八
秦攻楚,齐、魏各出锐师以佐之,韩绝食道(《史记》作「韩绝其粮道」,)赵涉河、漳,燕守常山之北。
秦攻韩、魏,则楚绝其后,齐出锐师以佐之,赵涉河、漳,燕守云中。
秦攻齐,则楚绝其后,韩守城皋,魏塞午道,赵涉河、漳、博关,燕出锐师以佐之。
秦攻燕,则守常山,楚军武关,齐涉渤海,韩魏出锐师以佐之。
秦攻赵,则韩军宜阳,楚军武关,军河外,齐涉渤海(《史记》作「齐涉清河」,)燕出锐师以佐之。
诸侯有先背约者,五国共伐之(《战国策》十九,《史记。苏秦传》案此说赵王之词,而《苏秦传》下文言既约六国从亲归赵,赵肃侯封为武安君,乃投从约书于秦,盖即此文也。故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