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历
地图
人物
专题
唐宋文学编年地图
汉魏六朝文学编年地图
丝绸之路诗词地图
方舆胜览
历代僧传
古籍
诗文
诗文库
集句分析
词谱
曲谱
类书
词汇
韵典
工具
自动笺注
简繁转换
出处与化用分析
关键词
检索
位置
任意
题目
单句
单数句
偶数句
上下句
律中联句
第1句
第2句
第3句
第4句
第5句
第6句
第7句
第8句
任意
第1字
第2字
第3字
第4字
第5字
第6字
第7字
第8字
第9字
作者
关键词
姓
字
号
谥号
封号
标签
朝代
先秦
秦朝
汉朝
魏晋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宋朝
辽朝
金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现代
当代
体裁
律诗
五律
七律
绝句
五绝
七绝
五言律绝
七言律绝
排律
五排
七排
律诗或排律
诗
词
散曲
赋
文
联
古体
五言古体
七言古体
乐府
古体、乐府
偈、颂
骚
四言
五言
六言
七言
其他
韵部
平水韵
一东
二冬
三江
四支
五微
六鱼
七虞
八齐
九佳
十灰
十一真
十二文
十三元
十四寒
十五删
一先
二萧
三肴
四豪
五歌
六麻
七阳
八庚
九青
十蒸
十一尤
十二侵
十三覃
十四盐
十五咸
一董
二肿
三讲
四纸
五尾
六语
七麌
八荠
九蟹
十贿
十一轸
十二吻
十三阮
十四旱
十五潸
十六铣
十七筱
十八巧
十九皓
二十哿
二十一马
二十二养
二十三梗
二十四迥
二十五有
二十六寢
二十七感
二十八俭
二十九豏
一送
二宋
三绛
四寘
五未
六御
七遇
八霁
九泰
十卦
十一队
十二震
十三问
十四愿
十五翰
十六谏
十七霰
十八啸
十九效
二十号
二十一个
二十二祃
二十三漾
二十四敬
二十五径
二十六宥
二十七沁
二十八勘
二十九艳
三十陷
一屋
二沃
三觉
四质
五物
六月
七曷
八黠
九屑
十药
十一陌
十二锡
十三职
十四缉
十五合
十六叶
十七洽
词林正韵
东冬
董肿送宋
江阳
讲养绛漾
支微齐灰(半)
纸尾荠贿(半)寘未霁泰(半)队(半)
鱼虞
语麌御遇
佳(半)灰(半)
蟹贿(半)泰(半)卦(半)队(半)
真文元(半)
轸吻阮(半)震问愿(半)
元(半)寒删先
阮(半)旱潸铣愿(半)翰谏霰
萧肴豪
筱巧皓啸效号
哿个
佳(半)麻
马卦(半)祃
庚青蒸
梗迥敬径
有宥
寢沁
覃盐咸
感俭豏勘艳陷
屋沃
觉药
质陌锡职缉
物月曷黠屑叶
合洽
精确匹配
只显示相关句子
律诗用韵分析
统计分析
诗文库
1771814
共找到 7340 笔
导出搜索结果
(前4000首,Excel)
«
1
2
3
4
5
»
朝隮于西,崇朝其雨。
春秋 · 诗经
螮蝀
临冲闲闲,崇墉言言。
春秋 · 诗经
皇矣
临冲茀茀,崇墉仡仡。
春秋 · 诗经
皇矣
设业设虡,崇牙树羽。
春秋 · 诗经
有瞽
崇侯虎曰:今周伯昌怀仁而善谋,冠虽弊,礼加之于首;
西周齐国 · 齐太公
武韬 其四
丁侯病困,卜者占云:崇在周。
西周齐国 · 齐太公
犬韬 其三十四
昔成王合诸侯城成周,以为东都,崇文德焉。
春秋时周朝 · 周敬王
请城成周
今陛下昭至德,开大明,配天地,本人伦,劝学修礼,崇化厉贤,以风四方,太平之原也。
西汉 · 公孙弘
请为博士置弟子员议
继韶夏,崇号谥,略可道者七十有二君。
西汉 · 司马相如
封禅文
今朕亲耕籍田,以为农先,劝孝弟,崇有德,使者冠盖相望,问勤劳,恤孤独,尽思极神,功烈休德,未始云获也。
西汉 · 汉武帝
元光元年策贤良制 其二
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
西汉 · 汉武帝
劝学记
文帝永思至德,以承天心,崇仁义,省刑罚,通关梁,一远近,敬贤如大宾,爱民如赤子,内恕情之所安,而施之于海内,是以囹圄空虚,天下太平。
西汉 · 路温舒
上书言宜尚德缓刑
举孝以笃行,崇能以招贤,去烦蠲苛以绥百姓,禄勤增奉以厉贞廉。
西汉 · 王褒
四子讲德论
故大汉之为政也,崇简易,尚宽柔,进淳仁,举贤才,上下无怨,民用和睦。
西汉 · 王褒
四子讲德论
及至周文,开基西郊,杂遝众贤,罔不肃和,崇推让之风,以销分争之讼。
西汉 · 刘向
条灾异封事
陛下慈仁笃美甚厚,聪明疏达盖世,宜弘汉家之德,崇刘氏之美,光昭五帝三王,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比方丘陇,说愚夫之目,隆一时之观,违贤知之心,亡万世之安,臣窃为陛下羞之。
西汉 · 刘向
谏营昌陵疏
其事继春秋以后,讫楚汉之起,二百四十五年间之事,皆定,以杀青,书可缮写,叙曰:周室自文武始兴,崇道德,隆礼义,设辟雍泮宫庠序之教,陈礼乐弦歌移风之化,叙人伦,正夫妇,天下莫不晓然。
西汉 · 刘向
战国策书录
申子学号曰刑名,刑名者,循名以责实,其尊君卑臣,崇上抑下,合于六经也,宣帝好观其君臣篇。
西汉 · 刘向
别录 其六十七
盖闻明王之治国也,明好恶而定去就,崇敬让而民兴行,故法设而民不犯,令施而民从。
西汉 · 汉元帝
赦诏
盖所以就文武之业,崇大化之本也。
西汉 · 匡衡
上疏戒妃匹劝经学威仪之则
«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