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姑洞记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十四
繁阳山麻姑洞。即三十四化之第一。阳平之别名也。在繁水之阳。因以为名。本际经云。天师张道陵所游太上说经之处。在成都府新都县南陵江十五里。众山连接。孤峰特起是也。神武皇帝潜龙之时。光化二年己未五月四日丙申。山土摧落。洞门自开。县吏时康乡所由杨靖道士张守真等以事申府云。自洞门开后。每日有百姓往来者。府差县典杨泽画工任从同往检覆。画图申上。称把灯烛入洞看检。其第一门对北。高二尺。阔三尺五寸。入至第二门。约五尺以来。第二洞门方一尺六寸。入内并是黑处。长一丈二尺。阔六尺。有石窟两处。在东畔并西南有洞门两路。南畔一路。圆阔一尺六寸。入内长一丈二尺。阔一丈。高四尺。南畔有窟三处。西畔两路。入内通绕门。圆阔一丈七尺。内各阔五尺。高六尺以来。门相去一丈。门屋一所。高五尺。阔四尺。从内往来。有刻枓栱㼧瓦。约山作石日月。兼作日字月字。隔子房一所。阔二尺五寸。高一尺五寸。刻枓栱㼧瓦。石灶一所。高一尺。阔一尺五寸。门阔五寸。石窟三处。各阔七尺。又西入洞门。圆阔一尺七寸。弯曲入。向南门屋一所。高六尺。阔四尺。从内往来。有石枓栱㼧瓦。又有灶模两所。共一床。高一尺。阔二尺三寸。门阔八尺。有石枓栱。西北角又有一门。方一尺六寸。四方二丈以来。南畔西畔北畔各窟一所。南角又有一洞。圆阔一尺六寸以来。将灯烛近前。有黑气出。灯火即灭。更入不得。其洞连接繁阳本山。相去三里以来。其山据诸乡张生张赟等状称。繁阳是古迹山。每准敕祭祀。其洞亦是元有。往往闭塞。元和中。南康王韦皋莅蜀。洞忽开。时人咸云。洞门开。即年丰物贱。寻又闭塞。至是复开。其后果丰稔。其洞本名麻姑洞。侧有麻姑宅基。盖修道之所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