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海潮 其二 论地浮于大海 吴越 · 邱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九十九
渔翁问曰。中庸礼记篇名也)
地之广厚。振河海而不泄郑元注云振收也)
则是海居地上子云地浮于海中
何也。答曰。
作记之人作礼记之人也)。欲明积小致大。
极言地之广厚非实中庸今夫地一撮土之多也及其广厚华岳不重河海而不泄万物生焉为其意言积小大地撮土之多遂能河海而不泄此立教之文非穷理也)
洪范五行一曰水。
水曰润下润下作咸。
指言海水水之本位
位在北方。自北直南
以土及火(水在北土中火在南也)。推而立(从南推起而立之)
火上土中水下也。亦如人之五脏
心上脾中肾下也(心属火脾属土肾属水也)故志(志者古书通称
天以乘气而立。地以居水而浮。
由是而论。地居海之上。
亦已明矣。问曰。
地必居海之上。则是地浮而不沈。
今将土块置之于水则沈。何也。
答曰。地含气块不含气故也。
且子不见陶器陶器瓦器盆瓮之属)。夫陶之于水也。
全之则虽重必浮含气故也)。片之则虽轻必沈(片之者一小片置之于水则必沈者不含故也)
质性同而浮沈异者。气之所存则浮。
气之所去则沈。子曰土块不浮
亦犹器片之沈矣。问曰。
如子之言。地则浮矣。
然则海中洲岛。其独立乎。
其居于地乎。答曰。
地形中耸而边下。海中洲岛
犹居地之垂处也。问曰。
若如所论。则是天下一海而地浮于中。
然经史有四海之文。何也。
答曰。经史之文。
其所由而为言也。居之中而指四方
故言四海其实一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