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谏书 唐 · 刘允章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四
救国贱臣翰林院学士刘允章冒死上谏皇帝陛下。臣闻太直者必孤。
太清者必死。昔晁错劝削诸侯之地。
以蒙不幸之诛。商鞅不轨之臣。
而受无辜之戮。今并臣三人矣。
守忠怀信。口不宣心
刎颈刳肠。向阙廷死者
并臣是也救国策从千里而来
欲以肝脑上污天庭欲以死尸下救黎庶
臣死之后不见圣代清平
故留贱臣以谏明主。今短书一封
不入长策。伏蒙不收。
所以仰天搥胸。放声大哭
杀身则易。谏主则难。
以易死之臣。劝难谏之主。
伏见陛下初登九五。颁下诸州。
直谏门。言者无罪
四方雷震百里奔驰阙廷者。
陛下升平之业矣。陛下不用其策。
不舍其过。或鞭挞市朝
囚禁园苑。深埋沟壑者。
不知其数。乞食道路者。
不记其名。夫输忠献策之臣。
匍匐阙廷者。岂敢陛下乎。
大臣爱位而不敢言小臣畏死而不敢谏。
忘生请死之罪。往往冒死天庭者。
陛下觉悟也。伏闻枢密事要纤人
宰臣度外之官。以御史不速之任
冤者不得伸。君子所以深藏
小人所以深乱。自古帝王
御史耳目。以宰相股肱
股肱则不能用。耳目则不能视。
陛下股肱。蔽耳目
谏诤。罪忠良
欲令四海不言万方钳口
可不畏也。臣恐千秋万岁
陛下不圣。笑陛下不明
所以急也。当今天下求进之臣。
智者不肯自言不肖。愚者不肯自言不贤
故使贤愚混杂善恶同偫。
智真愚。何所分别
取之则善恶进。舍之则贤愚退。
何不使至愚在野至贤入仕
今天下食禄之家。凡有八入。
臣请为陛下数之。节度使奏改。
一入也。用钱买官
二入也。诸色功优
三入也。从武入文。
四入也。虚衔入仕
五入也。改伪为真
六入也。媚道求进
七入也。无功受赏
八入也。国有九破。
陛下知之乎。终年聚兵
一破也。蛮夷炽兴。
二破也。权豪奢僭
三破也。大将不朝
四破也。广造佛寺
五破也。赂贿公行
六破也。长吏残暴
七破也。赋役不等
八破也。食禄人多。
输税人少。九破也。
臣闻自古帝王终日劝农
犹恐其饥。终日
犹恐其寒。此辈不农
坐食天下。欲使天下之人尽为将士矣。
举国之人尽为僧尼矣。举国之人尽为劫贼矣。
欲使谁人蚕桑乎。今天下苍生
凡有八苦陛下知之乎。
官吏苛刻。一苦也。
私债徵夺。二苦也。
赋税繁多三苦也。
所由乞敛。四苦也。
逃人差科五苦也。
冤不得理。屈不得伸。
六苦也。冻无衣
饥无食。七苦也。
不得医。死不得葬。
八苦也。仍有五去。
势力侵夺一去也。
奸吏隐欺。二去也。
破丁作兵三去也。
降人为客。四去也。
避役出家。五去也。
人有五去而无一归。有八苦而无一乐
国有九破而无一成。官有八入而无一出
凡有三十馀条上古以来
未之有也。天下百姓
哀号道路逃窜山泽
夫妻不相活。父子相救
百姓有冤。诉于州县。
州县不理。诉于宰相
宰相不理。诉于陛下
陛下不理何以归哉。
伏见蛮寇欺侵神道诳惑
我国家作亡命渠魁。为逋逃窟穴
徵兵五年今日诛之。
何见之晚也。臣闻却以(疑)未终销兵当时
本无养兵。日为乱张本也。
今不除其乱本。而除其乱苗。
士卒荡尽中原玉帛多亡于道路
岭外仍令节度四面讨除苍生嗷嗷
何负陛下。令行此讨罚
以为上策。臣恐今年一承嗣。
明年生一承嗣天下征战
未有了期。则祸难起于腹心
蜂虿生于手足陛下左右
无人敢言。但知润色美词。
悦情畅志而已岂知千里零落
万里凋残者哉。今国家狼戾如此
天下知之。陛下不知之。
天下敢言。臣独言之。
万死一生。臣死一介之命。
万人之命。臣今虽死。
犹胜于生。臣献策千条
未蒙一问羁孤贫病
流落风尘眷恋朝廷
不能去。傥陛下臣愚见。
知臣愚忠。则理乱斯须
存亡瞬息太平之日。
昭然目前。必也陛下不以万国为心。
不以百姓为本。臣当幸归沧海
江鱼之腹。不忍国难危。
臣之愿毕矣。臣恳擗不胜痛切感惧之至。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