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东林寺 唐 · 崔黯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七
佛之心。
以空化执。
智化也。
福利化欲。
仁化也。
缘业化妄。
术化也。
地狱化愚。
劫化也。
中下之人。
闻其说。
利而畏之。
所谓救溺以手。
救火以水。
其于生人
恩亦宏矣。
然用其法。
不用其心。
以至于甚。
则失其道。
蠹于物。
失其道者迷其徒。
蠹于物者覆其宗。
皆非佛之以手以水之意也。
为国者取其有益于人。
去其蠹物之病。
则通矣。
唐有天下
一十四帝。
见其非理而汰之。
持事之臣。
不以归元返本
以结人心
其道甚桀。
几为一致
今天子取其益生人
稍复其教。
通而流之。
以济中下
于是江州奉例诏。
时为刺史
前访兹地。
松门千树
岚光熏天
蜩嘒湍鸣
松籁泠然可别。
爱而不剪
以时往。
至是即善而复之。
民物之困。
不可横赋
得旧僧正言
问能复东林乎。
曰能。
即断其发。
佳而勉之
又命择其徒。
得二十九。
以隶其下。
皆心生力完。
臂股相用
则随才赋事
分命告复。
所至响应
下虔江之木。
鸠食访工。
陶土冶铁。
匠成于心。
授规于手。
日而不笠。
雨而不屐。
爨饪煮汤
优犒执艺。
若殿若厢。
若门之三。
若阙之左右为塔。
若讲若食。
若客之馆。
若库若楼。
若厨激飞泉而注于鉹之间。
若梁蜺于武。
若亭临于白莲
若僧之房。
若圣之室。
若突据胜。
若却居幽。
可不寻。
雅不出位
为间三百一十三。
为架一千八百七十六。
为楹为梁。
为栋为桷。
为牖为阖。
为屋之事数
为级塼。
为盖瓦。
凡役工合六十五万三百二十八。
絪缊端明
严若有主。
大中六年二月十四日
命以图及其备录
访余为刻石之文。
且曰。
远公至今若干岁。
传法之地灭矣。
赖君复之。
君宜主书其事。
余则曰。
之者上也。
主其事而书之。
言公不辞
余尝观晋史。
惠远之事。
及得其书。
其辨若注。
若锋。
足以见其当时取今之所谓远师者也。
吾闻岭南之山。
峻而不秀。
岭北之山。
秀而不峻。
庐山为山
峻与秀两有之。
五老窥湖。
悬泉坠天。
香药灵。
鸟闲兽善。
烟岚之中。
恍有绛节白鹤
使人之而不能回眸也。
金陵六代
代促时薄。
臣以功危。
主以疑惨。
浔阳四方之中。
江山之美。
惠远岂非得计于此而视于时风耶。
然鸷者抟膻。
袭者拘素。
前入不暇
自叹者多。
远师固为贤矣。
是山也。
远师更清。
远师也。
以是更名
畅佛之法。
如以曹溪天台为号者。
不可一二。
故寺以山。
山以
三相挟而为天下美矣
师悯佛之法。
推远之心。
修废之勤。
任其事不宰其功。
让功于义明。
义明曰。
余何能。
之绩也。
让功于建省
建省曰。
某何能。
之力也。
让功于境旸以缗物。
元谏以众材
清特以播植
景仁以化施。
皆曰某何能。
之方也。
非言显义
非义显言
推与至于是而不宏大固始一致者。
未之有也。
移之于邦国之理。
何故不成哉。
铭曰。
万窍怒号
偫波猛起
刑戮不加
仁义莫止。
有得佛心
则灭诸炽。
慧以性生。
性以悟理
山增惠台。
鉴辟妄𮜿。
根深则定。
茂则死。
可用理人
不独养已
峨峨匡峰。
矫矫惠子
梁以崇山
津以江水
不骞不竭
吾道曷已。
上复其道。
吾以塞诏。
师正言
勤以克肖
四五年来。
休功再绍。
推能与类。
类以妙。
不曰良能
就臻此要。
山川不改
旧物复新
诫汝其徒。
诞将又沦。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