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知己书 唐 · 杜牧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一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夫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复曰。知我者以春秋。罪我者亦以春秋。此圣人操心不顾世人之是非也。柱厉叔事莒敖公。莒敖公不知。及莒敖公有难。柱厉叔死之。不知我则己反以死报之。盖怨不知之深也。豫让谓赵襄子曰。智伯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此乃烈士义夫。有才感其知。不顾其生也。行无坚明之异。才无尺寸之用。泛泛然求知于人。知则不能有所报。不知则怒。此乃众人之心也。圣贤义烈之士。既不可到。小生有异于众人者。审已切也。审已之行。审已之才。皆不出众人。亦不求知于人。已或有知之者。则藏缩退避。唯恐知之深。盖自度无可以为报效也。或有因缘他事。不得已求知于人者。苟不知。未尝退有怼言怨色。形于妻子之前。此乃比于众人。唯审已求知也。太和二年。小生应进士举。当其时。先进之士。以小生行可与进。业可与修。喧而誉之。争为知己者不啻二十人。小生迩来十年江湖间。时时以家事一抵京师。事已即返。尝所谓喧而誉之为知已者。多已显贵。未尝一到其门。何者。自十年来。行不益进。业不益修。中夜忖量。自愧于心。欲持何说复于知已之前。为进拜之资乎。默默藏缩。苟免寒饥为幸耳。昨李巡官至。忽传閤下旨意。似知姓名。或欲异日必录在门下。閤下为世之伟人钜德。小生一获进谒。一陪宴享。则亦荣矣。况欲异日终置之于榻席之上。齿于数子之列乎。无攀缘丝发之因。出特达倜傥之知。小生自度。宜为何才可以塞閤下之求。宜为何道可以报閤下之德。是以自承命以来。审己愈切。抚心独惊。忽忽思之。而不自知其然也。若蒙待之以众人之地。求之以众人之才。责之以众人之报。亦庶几异日受约束指顾于簿书之间。知无不为。为不及私。亦或能提笔伸纸。作咏歌以发盛德。止此而已。其他望于古人。责以不及。非小生之所堪任。伏恐閤下听闻之过。求取之异。敢不特自发明。导说其衷。一开閤下视听。其他感激发愤。怀愧恩德。临纸汗发。不知所裁。某恐惧再拜。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