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再上崔相公 唐 · 刘轲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十二
刘轲谨再拜相公閤下。先献书三日。
将出通化门。其心迟迟然。
若虚其腹。如未厌其食者。
且曰。今嗣圣重光
相公登庸。天下裹诚蓄志之士。
将不远千里。愿献计于相公者固多矣。
适会其时。得观光辇下。
云欲出东门归江湖。业为儒生。
阅天下利病。苟无一词闻天下善否。
将何以见江汉之士。故退于逆旅。
思有以效诚于相公者。伏念挈瓶负薪之言。
古人不遗。相公其遗邪。
某自惟辍耕穷书。或得侍坐于缙绅长者。
洎属文驾说之士。每议及国朝相府间事。
言贞观则。言开元则姚宋。
自贞观数十岁至开元中间。岂无之相邪。
自开元数十岁至于今中间。岂无姚宋之相邪。
何说者局于四而不至于五六邪。岂无继之者。
力不足而追不及邪。将力足追及。
而曰非大有为之时。而不能为之者邪。
某尝试言之矣。夫北辕适楚。
南辕适晋。是不可到。
日暮途远。是岂力不足追不及耶。
不由其道故也。然则非说者不屈指五六而局于四也。
故天子以天下事归于相府。相府以天下事为己任。
伊尹自负以天下之重。周公亦潜心在于伊尹耳。
故曰周公兼三王以施四事。夫周公之潜心于伊尹
而不愧为伊尹。独伊尹耻其君不及
故其心愧耻。夫其存心。
直下千岁。无人嗣续。
惟梁公郑公。高视千载之上。
始潜心于伊尹。且亦惟恐太宗不及
故得谥以经纬天地曰宗。为不祧之庙。
至姚公宋公。又潜心于
亦惟恐元宗不及太宗。故致时雍。
贞观治平之风焉。某请梗概姚宋旧事而言之。
诸说以姚之为相也。先有司。
罢冗职。修旧法。
百官各尽其才。又奏请无赦宥。
无数迁吏。无任功臣以政。
于是上责成于下。下权归于上。
上下交而天下泰矣。故曰姚善应变。
所以成天下之务。宋之为相也。
以弥纶为己任。亦以笔砚专随。
故曰宋善守文。所以持天下之正。
繇是四十年间。威振四海。
教加百姓。政归有司。
绮繻罗纨之家。请谒不行。
而戚里束手矣。故生于开元天宝之间
自幼迨强仕。女有家。
男有室。耳不闻钲鼓。
目不识兵革。故元宗无为。
恭事元默而已矣。今上新嗣大位。
相公新揭大柄。必欲尽天下善美以调和鼎味。
冀所以沃天心而福众庶也。某知相公固亦潜心于姚宋。
亦恐圣君不及元宗焉。夫姚宋潜心于
而已无愧于。今相公已潜心于姚宋。
讵得有愧于姚宋邪。夫惟无愧。
实在应变成务。守文持正。
践其迹必至其所至。俾后人之谈者。
自四公而加相国焉。相公必以是为心。
某知相公未得高枕于庙堂之上者有四矣。孔子曰。
不患寡而患不均。今缘边八镇之士。
闻六军之人坐以受赐。莫不开口以待哺。
将欲贾馀勇以壮边势。惟恐不厚于六军之赐矣。
此亦赏过乎功者不得不摇心也。非所谓至赏不费。
赏明而教行者也。某切谓相公未得高枕于庙堂之上一也。
圣上自储副即祚。盖三代不刊之事。
虽巷儿街童。知其必然。
彼贪天之功者。以为房闾永巷。
北宫贞伯子之能事。必阴教是谋。
出一时之策画。宠以怀黄垂组。
不谓无恩矣。脱或天光独私。
恩无与对。使权量天下轻重。
以专备顾问。虽贤如史游
纳忠勤心。恐必渐宏恭之势矣。
古之贤圣。遏祸于未芽。
芽而滋之。根著而不可拔矣。
某谓相公未得高枕于庙堂之上二也。昔西京初。
留侯高祖表用故人。东汉初。
邓禹光武功臣专任。贞观初
太宗自秦府登极。有上封事者。
请以秦府旧兵追入宿卫太宗曰。
朕方以天下为家。惟才行是取。
何新旧为。夫以一家国为言。
谁能无私。必以天下为言。
孰非王人。而以家国之私于天下也。
范煜云。举德则功不必厚。
奉劳则人或匪贤。必处非其地。
非所以优贷而见惜其功也。故姚宋所以无任功臣以政。
其在兹乎。是以门开谁(疑)与长闭。
此某切谓相公未得高枕于庙堂之上三也。日者有自边兵来。
曰凡事阅于目而可寘于口。非凿空架虚事游谈者也。
且国家所以禦戎狄为边垣者。朔方为大。
夫朔方去戎虏不数百里而近。使胡尘不至于亭障者。
实以邠泾之镇。虏不敢东顾。
自燕盗已来。惟朔方多军功。
内以遏不轨。外以拓胡虏。
故朔方之于朝廷。虽手足之捍头目
不足过也。比者奸回秉政。
司计者析秋毫以刻肌骨。非红粟腐帛。
不及于边兵。无衬甲之服。
以赤肉冒流矢者。骈门皆是。
统率者虽章连十上。帝阍九重。
留中莫闻。至有抽刃垂颈。
祝殇祷死。贵为节制。
犹无憀若是。矧责由卒隶。
尚安能固其生与戎狄攻斗邪。今钓怨者既逐。
新恩已大洽。相公必深维前弊。
思有以矫之之术。以庙算决胜。
授成策于边将者。古人以天下喻一身。
以四边同支体。以中国视心腹。
支体有疾。心腹安得无忧乎。
善言边兵者。以河陇不如燕蓟
燕蓟不如朔方。朔方之地连险。
小杂虏俗。习骑射击者。
非其父兄。则其子弟。
故所以无对于诸矣。今之存者。
皆诸军迁徙。或叛孽残寇之馀。
远乡里。别妻子。
执戈卧甲。坐不遑暖。
胡尘一起。连头应召。
必无美利以啖其欲。必无爵赏以磨其勇。
以之防塞。可谓连鸡矣。
此某谓相公未得高枕于庙堂之上四也。古之相天下者。
独劳一身役一心范天地。而俾无遗事于天下也。
盖存乎任使而已矣。传曰。
使智者虑。义者行。
仁者守。又曰。
使智者佐仁者。此舜所以穆四门而贞元首者也。
某所以首多士之伍进。希相公必首而纳之。
然后开平津之阁。待白屋之士。
且问曰计安在。知政理致君之策。
骈肩出于门下矣。若然者。
吾君不愧于二宗。相公不愧于四公。
何有力足以追。而曰非其时。
而不为之者邪。此小生汲汲于私心。
诚在乎此。切欲使后之秉史笔者。
直书萧相公故事。亦以无愧辞于史官焉。
某不胜区区之志。唐突尊重。
伏惟矜其意而宥其罪。某恐惧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