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进六经法言表 中唐 · 韦处厚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五
臣闻三皇讲道。五帝讲德。
三王讲仁。五霸讲义。
所讲不同。同归于理。
理道之极。备于六经。
虽质文相变。忠敬交用。
损益因时。步骤不一。
然而释三纲越五常而致雍熙者。未之有也。
自秦火荡爇。孔壁穿蠹。
曲学异辨。专门多惑。
营道之轨并驰。希圣之堂盖寡。
文错起。浮义互生。
简册混散。篇卷繁积。
劳神于累代。弊形于当年。
其知愈博。其得愈少。
夫然。通方之士。
达识之儒。且犹不为也。
况南面之尊。司道之契。
岂不贪其精而遗其粗者乎。伏惟文武孝德皇帝陛下精义神授。
博识天资。山峻词峰。
泉蓄学海。膺休运则混六合而不让。
思屈己则舞两阶而不疑。故当希皇踵帝。
肩王轹霸。可以区区近躅。
拟于圣德哉。臣处厚臣随采合易诗书左氏春秋孝经等。
因其本篇。掇其精粹。
论纪先师微旨。今亦附于篇末。
总题曰六经法言。合二十卷献上。
取诸身必本于五事。通诸物兼畅于三才。
始九族以及于百姓。刑室家以仪于天下。
圣君良主之往行。哲人壮士之前言。
天人相与之际。幽明交感之应。
穷理尽性之辨。药石攻磨之规。
文武理乱之道尽在。君臣父子夫妇朋友之义必举。
其兴可以劝。其违可以戒。
此其所存者也。至如爻象错综。
阴阳难名。比兴箴诲。
幽隐难释。诰命训论。
古今不合。威仪数制。
命诸有司。褒贬扬㩁。
归诸史法。此其所遗者也。
商鞅之说秦王。叹帝道之难行。
太宗之纳魏徵。流王泽而广被。
繇是言之。道无远近。
德无重轻。能者挈之如毛羽。
不能者举之如嵩岱。今逢希代之君。
当难合之运。故不能以百家邪说。
六国纵横。秦汉刑名。
魏晋偷薄。为盛时道。
历代帝王。皆务纂集。
魏称皇览。梁著进略。
邺中则有修文之作。江左则有寿光之书。
但誇衒于闻见。非垂谋于理本。
臣今所贵。实异斯作。
陆贾奏甚卑之论。尚称善于高皇
方朔献杂糅之说。犹见知于武帝
伏惟陛下机务之馀。燕息之暇。
时降省览。天下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