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随论上下 其一 论上 唐 · 李宗闵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四
宗闵孟轲书。至于王霸之说。未尝不叹曰。嗟乎。知其时可者不知时之不可者也。即牛鼎之事。未尝不叹曰。嗟乎。知其身之不可不知其身之可也于是退而著随论上下篇。因明王霸所以兴废进退所由同异。且以解执事者之云尔
有问宗闵曰。
孟轲齐王由反手
管仲不足为。
若是功业存乎人。
不存乎时。
不亦信乎。
宗闵曰。
非也。
可以王而王。
可以霸而霸。
非人之所能为也。
此时也。
人皆奉时以行道者也。
不能由道以作时者也。
能因变以建功者也。
不能功以反变者也。
昔时无道
流毒于偫邦。
天下嚣然
不待文王仁人
然后忻戴之也。
苟有息肩之所。
则民莫不疾乎奔走
如逃其水火焉。
当此之时。
有能扶义陵戎。
除去大憝
则民莫不争被矢石
以报其父兄之仇。
太公武王
起而革灭独夫
成王业。
宜建其国。
虽无大惠于偫邦。
天下顺焉。
文王之仁。
且欲招而怀之也。
苟微虐杀之害。
诸侯孰肯忘国从乱
而违其天子焉。
当此之时。
有能匡饬暴彊。
夹辅王室
诸侯孰肯不争盟誓
以休其战伐之勤。
管仲相桓公。
从而抚之。
藩卫宗周
以立乎霸功
宜也
诚使太公管仲之势。
而能以周王天下乎。
有以知其不能也。
太公管仲
并时而起。
则吾未知孰前焉。
仲尼管仲如其仁。
称桓公正而不谲。
岂有非其道也。
仲尼称之。
且曰圣人之门。
无道桓文之事。
不信也。
客曰。
然则古人天下者。
如是乎。
宗闵曰。
固也。
所由曰道。
道之不可易。
礼乐仁义之谓矣。
所遭曰时。
时之不可常。
应天顺民之谓矣。
昔者陶唐氏之为天下也。
法天则地
授时任民
垂其衣裳天下无为
推其诚心刑罚不用
当此之时。
各顺其情性
乐其习俗
保其奉命
故谓之至□时一大变
有虞之为天下也。
始放四凶以除民害
是故勤而不德
时又一变焉。
夏后氏之为天下也。
始用肉刑
以寒民心
是故威而不能怀。
时又大变焉。
汤武之为天下也。
始及干戈
放杀昏虐
是故勇而不能善。
时又大变焉。
桓文之为天下也。
始合诸侯
以匡王室
是故顺而不能革。
三王二公
元德也。
岂乐相反哉。
势异则事殊。
时迁则俗易。
执一不可以通变
循古不可以制变
是故观时而立功。
论世创业
唐虞各以其道而自帝。
三代各以其变而自王。
二公各以其时而自霸。
不其大哉
吾故曰礼以因人
有以因之。
不必法乎古也
乐以和人
有以和之
不必法乎古也
兵者除乱。
有以除之。
不必法乎古也
为政平理天下
必法乎古人也。
况古行法岂有常。
亦有从其宜。
当其道。
天下随时而已矣。
胶柱鼓瑟
恶能成其音声哉。
若乃前圣之言。
守已行之制。
遭变不通
得时而不随。
如是
可谓王莽宋襄公之言。
不足为有道者也。
昔者王莽尝为德化矣。
不问可否
语必援经。
不量人心
动必据古
于是天下烦溃。
从而丧之。
不知变之祸也。
昔者宋襄公尝为仁义矣。
楚人尚诈我必信。
彼兵尚奇我必正。
欲以商道
诸侯
一战而为敌所执。
再战而身死国削。
天下僇笑
不知时之祸也。
易曰。
功业见乎变。
又曰。
随之时义大矣
天下至明
孰能通乎变。
天下至圣
孰能通乎时。
且轲之所言。
前王遗迹矣。
君子亦云道而已矣。
何必履其故迹耶。
呜呼
自周室下衰。
诸侯放恣
仁义之道。
随没于干戈
管仲
中国几为戎矣。
而曰不足为也。
孰可为之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