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周秦行纪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
发于中。
情见乎辞
言辞者。
志气之来也。
故察其言而知其内
玩其辞而见其意矣。
余尝闻太牢原注凉国李公常呼牛僧孺太牢凉公不便故尔不书好奇怪其身。
险易其行。
以其姓应国家受命之谶曰。
首尾三鳞六十年。
两角犊子狂颠
龙蛇相斗血成川。
及见著元怪录。
多造隐语
不可解。
其或能晓一二者。
附会焉。
司马取魏之渐。
田常有齐之由。
故自卑秩至于宰相
朋党若山。
不可动摇
有意摆撼者。
遭诬坐。
莫不侧目结舌
事具史官刘轲日历
余得太牢周秦行纪原注周秦行纪附于下)
反覆睹其太牢以身与帝王后冥遇
欲證其身非人臣相也。
有意狂颠
及至戏德宗为沈婆儿
代宗皇后为沈婆。
令人骨战
可谓无礼于其君甚矣。
怀异志图谶明矣。
余少服臧文仲之言曰。
无礼于其君者。
鹰鹯逐鸟雀也。
故贮(一作贬)太牢已久。
知政事
欲正刑书
力未胜而罢。
余读国史
开元中御史汝南(一作周)弹奏牛仙客
以其姓符图谶
似是未合三鳞六十之数耳。
自裴晋国余凉名不便彭原赵郡绅诸从兄
太牢如雠。
颇类余志。
非怀私忿
盖恶其应谶也。
太牢作镇襄州日。
复州刺史乐坤贺武宗监国状曰。
闲事不足为贺。
恃性如此耶。
会余复知政事
将欲发觉未有由。
值会平昭义
得与刘从谏交结书。
窜逐之。
嗟乎
为人臣阴怀逆节
不独人得诛之。
鬼得诛之矣。
凡与太牢胶固
未尝不是流薄无赖辈。
相表里
太牢非望
而就佐命焉。
斯亦信符命之致。
或以中外罪余于太牢爱憎
故明此论。
庶乎知余志。
吁。
所恨未暇族之。
而余又罢。
岂非王者不死乎。
遗祸胎于国。
亦余大罪也。
倘同余志继而为政
宜为君除患。
既有数。
意非偶然
若不当代
其必在于子孙
以太少长咸寘于法。
刑罚中而社稷安。
无患于二百四十年后
嘻。
余致君之道。
分隔明时
嫉恶之心。
敢辜于早岁
援笔而摅宿愤
书行纪之迹于后。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