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策林 其六十三 六十三沿革礼乐806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问。
礼乐之用。
百王共之。
然则历代以来
或沿而理。
或革而乱。
或损而兴。
或益而亡。
述作迹同
失得之效异也。
方今大制虽立。
至理未臻
沿袭损益
未适其时宜。
文物声明
有乖于古制
思欲究盛礼之旨。
至乐之情。
不和改而更张
可继者守而不失
具陈其要。
当举而行。
臣闻议者曰。
礼莫备于三王
乐莫盛于五帝
非殷周之礼。
不足以天下
尧舜之乐。
不足以神人
是以总章辟壅冠服簠簋之制。
不备于古。
则礼不能行矣。
干戚羽旄屈伸俯仰之度。
不修于古。
则乐不能和矣。
古今之论。
大率如此
臣窃谓斯言。
失其本。
得其末。
通儒达识也。
何者
礼乐者。
天降
非地出也。
先王酌于人情
张为通理者也。
可以人伦
家国
是得制礼本意也。
可以人心
风俗
是得作乐本情也。
盖善沿礼者。
沿其意不沿其名。
善变乐者。
变其数不变其情。
故得其意。
五帝三王不相沿袭
而同臻于理。
失其情。
王莽屑屑习古。
适足为乱矣。
故曰行礼乐之情者王。
行礼乐之饰者亡。
盖谓是矣。
且礼本于体。
乐本于声。
文物名数所以饰其体。
器度节奏所以文其声。
圣人之理也。
礼至无体
乐至无声
然则至于理也。
声与体犹可遗。
况于文与饰乎。
本末取舍之宜。
明辨矣。
陛下以上圣之资。
烈祖之制。
不待损益
足以致理
然苟有沿革
则愿陛下本末述作焉。
盖礼者。
安上理人为体。
以别疑防欲为用。
玉帛俎豆为数
周旋裼袭为容
数与容。
损益也。
体与用。
不可斯须失也。
乐者。
易直子谅为心。
中和孝友为德。
律度铿锵为饰。
缀兆舒疾为文
饰与文。
损益也。
心与德。
不可斯须失也。
夫然。
则礼得其本。
乐达其情。
沿革损益不同
同归于理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