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策林 其二十七 二十七请以族类求贤806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问。自古以来。
君者无不思求其贤。贤者罔不思效其用。
君贤两不相遇。其故何哉。
今欲求之辨之。其术安在。
臣闻人君者无不思求其贤。人臣者无不思效其用。
然而君求贤而不得。臣效用而无由。
岂不以贵贱相悬。朝野相隔。
堂远于千里。门深于九重。
虽臣有慺慺之诚。何由上达。
虽君有孜孜之念。无因下知。
上下茫然。两不相遇。
如此则岂唯贤者不用。矧又用者不贤。
所以从古以来。乱多而理少者。
职此之由也。臣以为求贤有术。
辨贤有方。方术者。
各审其族类。使之推荐而已。
近取诸喻。其犹线与矢也。
线因针而入。矢待弦而发。
虽有线矢。苟无针弦。
求自致焉。不可得也。
夫必以族类者。盖贤愚有贯。
善恶有伦。若以类求。
必以类至。此亦犹水流湿。
火就燥。自然之理也。
何则。夫以德义立身者。
必交于德义。不交于险僻。
以正直克己者。必用于正直。
不用于颇邪。以贪冒为意者。
必比于贪冒。不比于贞廉。
以悖慢肆心者。必狎于悖慢。
不狎于恭谨。何者。
事相害而不相利。性相戾而不相从。
此乃天地常伦。人物常理。
必然之势也。则贤与不肖。
以此知之。伏惟陛下欲求而致之也。
则思因针待弦之势。欲辨而别之也。
则察流湿就燥之徒。得其势。
必汇征而自来。审其徒。
必偫分而自见。求人之术。
辨人之方。于是乎在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