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才识茂明体用806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六十九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问。
皇帝若曰
朕观古之王者
受命君人
兢兢业业
承天顺地
不思贤能以济其理。
谠直以闻其过。
故禹拜昌言
嘉猷罔伏
汉徵极谏
文学稍进
匡时济俗
不率繇。
厥后相循。
有名无实
而又设以科条
增求茂异
舍斥已之至言
无用虚文
指切著明。
罕称于代。
兹朕所以叹息郁悼
思索其真。
是用恳恻之诚。
体用之要。
庶乎言之可行
行之不倦
上获其益。
下输其情。
君臣之间。
驩然相与
子大夫得不勉思朕言而茂明之。
我国光宅四海
年将二百。
十圣宏化
万邦怀仁
三王之礼靡不讲。
六代之乐罔不举
浸泽于下。
升中于天。
周汉已还
莫斯为盛。
祸阶漏壤。
兵宿中原
生人困竭。
耗其大半
农战非古。
衣食罕储。
念兹疲氓
远乖富庶
耕殖之业。
而人无恋本之心。
榷酤之科。
而下重敛之困。
何方可以复其盛。
何道可以济其艰。
既往之失。
何者宜惩。
将来之虞。
何者当戒。
主父惩患于晁错而用推恩
夷吾致霸于齐桓而行寓令
精求古人之意。
启迪来哲之怀。
眷兹洽闻
固所详究
执契之道。
垂衣不言
委之于下。
则人用其私。
专之于上。
则下无其效。
汉元优游儒学
盛业竟衰。
光武责课公卿
峻政非美。
二途取舍
未获所从
余心浩然
益所疑惑
子大夫熟究其旨。
属之于篇。
兴自朕躬
毋悼后害
对。
臣闻汉文帝时贾谊上疏云。
可为痛哭者一。
可为流涕者二。
可为长太息者三。
是时汉兴四十载。
方大理
四海大和
贾谊非不见之。
所以
以为不切
志不激。
则不能回君听。
感君心。
发愤至理也。
是以盛时也。
贾谊过言无愧
过言也。
文帝之而不非。
故臣不失忠。
不失圣。
书之史策
以为美谈
然臣观自兹以来
天下之理。
未曾髣髴汉文帝时者。
激切之言。
未有髣髴贾谊疏者。
岂非君之明圣
不侔文帝乎。
臣之忠谠
不逮贾谊乎。
不然
衰乱之时愈多。
切直之言愈少也。
陛下思禹之昌言而拜之。
念汉之极谏而徵之。
虚文之无用者。
至言之斥已者。
询臣以可行之策。
谕臣以不倦之意。
恳恻郁悼
发于至诚
真圣王思至理过言明旨也。
斯则陛下之道。
已宏于前代
臣之才识
劣于古人
辄欲过言
以裨陛下明德万分之一也。
之者
非敢谓言之必可行也。
体用之必可明也。
且欲使后代陛下践祚之后
朴直敢言之臣出焉。
无俾文帝贾谊专美汉代
然后退而俯伏
待罪戾焉。
臣诚所甘心也。
谨以过言
昧死上对
伏蒙陛下赐臣之策。
有思兴礼乐之道。
念救疲氓之方。
辨惩往戒来之宜。
推恩寓令之要。
矣哉
陛下之念及此
万叶之福也。
岂惟一代之人受其赐而已哉。
臣闻疲病之作。
有因缘焉。
救疗之方。
次第焉。
臣请为陛下因缘次第而言之。
臣闻太宗神武之姿。
天下之乱。
元宗圣文之德。
天下之肥。
当二宗之时。
利无不兴
弊无不革
远无不服
近无不和
贞观之功既成
大乐作焉。
六代尽美
无不举也。
开元之理既定
盛礼兴焉。
三王明备
无不讲也。
礼行上下辑睦
乐达内外和平
所以兵偃而万邦怀仁
刑清兆民自化
动植之类。
煦妪而自遂焉。
成康文景之理。
无以于此矣。
天宝以降
政教寖微
寇既荐兴。
兵亦继起
兵以遏寇
于兵。
兵寇相仍
迨五十载。
财征由是而重。
人力由是而罢。
下无安心
虽日督农之课。
生业不固
上无定费。
虽日峻管榷之法。
岁计不充
日削月朘
以至于耗竭其半矣。
此臣所谓疲病因缘者也。
岂不然乎。
由是观之。
盖人疲由乎税重。
税重由乎军兴
军兴由乎寇
由乎政缺。
然则修政教而望寇戎之销。
未销寇戎而望兵革之息。
太宗不能也。
销兵革而求征徭之省。
未省征徭而求黎庶之安。
元宗不能也。
何则
事有所必然
常人足以致。
势有所不可
圣哲不能为
伏惟陛下将欲黎庶
念省征徭
将欲征徭
先念息兵革
将欲兵革
先念销寇戎
将欲寇戎
先念修政教
何者
政教修。
则下无诈伪暴悖之心。
寇戎所由销矣。
寇戎销。
则无兴发攻守之役。
兵革所由息矣。
兵革息。
则国无馈饷飞挽之费。
征徭所由省矣。
征徭省。
则人无流亡转徙之忧。
黎庶所由安矣。
臣窃观今天下之寇虽已尽销。
伏愿陛下不以易销而自怠。
今天下之兵虽未尽散。
伏愿陛下不以难散而自疑。
无自怠之心。
政教日肃。
无自疑之意。
诚信日明
政教肃则暴乱革心
诚信明则犷鸷归命
革心则天下将萌之寇。
不遏而自销
归命则天下已聚之兵。
不散而自息。
然后重敛日减
疲氓日安
富庶日滋
困竭可日补。
日安和悦之气积。
日富廉让风形
因其廉让而示之以礼。
则礼易行矣。
乘其和悦鼓之以乐。
乐易达矣。
举斯方而可以复其盛。
用斯道而可以济其艰。
既往之失。
莫先于诚不明而政不修
将来之虞。
莫大乎寇不销而兵不息
此臣所谓救疗次第者也。
岂不然乎。
至若之法。
以霸诸侯
汉用推恩之谋。
以惩七国
施之今日
臣恐非宜。
何者
且今万方一统
四海一家
无邻国可倾。
夷吾用权也。
虽欲寓令
令将何所寓耶。
今除国建郡
置守罢侯。
爵土可疏。
主父矫弊之日也。
虽欲推恩
恩将何所推耶。
陛下贞观之功。
开元之理。
必将二宗而福万叶矣。
区区齐汉之法。
而足为陛下所慕哉。
精究之端。
实在于此矣。
又蒙陛下赐臣之问。
执契垂衣之道。
委下专上之宜。
儒学而业衰。
责课实而政失者。
此皆政化所急
古今之所疑。
陛下幸念之。
有以见天下之理兴矣。
执契之道。
垂衣言者
盖言已成之化。
非谋始之谓也。
委之于下者
王者之道。
庀其司分其务而已
非谓政无大小
悉委之于下也。
专之于上者。
王者之道。
秉其枢执其要而已
非谓事无巨细
悉专之于上也。
汉元优游儒学
盛业竟衰者。
儒学之过也。
学之不得其道也。
光武责课公卿
峻政美者
考课之累也。
责之不得其要也。
臣请重为陛下别白而明之。
垂衣言者
岂不无为之道乎。
臣闻无为而理者。
其舜也欤
舜之理道
粗知之矣。
始则懋于修已。
劳于求贤
明察其刑。
明慎其赏。
外序百揆
内勤万枢
昃食宵衣
念其不息之道。
如是
岂非大有为者。
终则安于恭已。
逸于得贤
明刑至于无刑
明赏至于无赏。
百职不戒而举。
万事不劳而成
端拱凝旒
立于无过之地。
如是
岂非真有为者乎。
故臣以为无为者。
非无所为也。
必先有为而后至于无为也。
老子曰。
无为而无不为
盖是谓矣。
夫委下而用私。
专上而无效者。
此由非所宜委而委之也。
非所宜专而专之也。
臣请以君臣道明之。
臣闻上下异位
君臣殊道。
大者简者。
君道也。
小者。
繁者。
臣道也。
道者
百职小而众。
万事细而繁。
非人君一聪所能遍察。
一明所能周览也。
故人君之道。
但择其人而任之。
举其要而执之而已矣
九臣各掌其事。
唐尧乘其功以帝天下。
十乱各效其能。
周武总其理以王天下
三杰各宣其力。
而汉兼其用以取天下
三君者。
不能为一焉。
执要任人而已
亦犹心之于四肢九窍百骸也。
不能为一焉。
然而寝食起居
言语视听
皆以心为主也。
故臣以为得君之道。
虽专之于上。
而下自有以展其效矣。
臣得臣之道。
虽委之于下。
而人亦无以用其私矣。
由此而言。
光武督责而政未甚美者非他
君臣之道于小大繁简之际也。
汉元优游业以寖衰非他
无为之道于始终劳逸之间也。
二途得失
较然可知
陛下但举中而行之。
无所惑矣。
臣伏圣策首言曰。
贤能以济其理。
谠直以闻其过。
又曰。
上获其益。
下输其情。
其末章则又曰。
兴自朕躬
无悼后害
此诚陛下思酌下言
欲闻上失。
勤勤恳恳
虑臣辈有所隐情者也。
敢不再竭狂直
以副天心之万一焉。
臣闻古先圣王之理也。
制欲于未萌
除害未兆
故静无败事
动有成功
自非圣王
则异于是
莫不欲逞于始。
悔追于终。
政失于前。
功补于后。
利害之效。
可略而言。
且如军暴而后戢之。
兵乱而后遏之。
善则善矣。
不若防其微。
杜其渐。
使不至于暴乱也。
官邪而后责之。
吏奸而后诛之。
惩则惩矣。
不若审其才。
得其人。
使不至于奸邪也。
馁而后食之。
人冻而后衣之。
惠则惠矣。
不若轻其徭。
薄其税。
使不至于冻馁也。
举一知十。
不其然乎。
陛下初嗣祖宗
临蒸庶。
多虞之运。
鼎盛之年。
此诚制欲于未萌
除害未兆之时也。
伏惟陛下敬惜其时
重慎其事。
既往者且追救于弊后。
将来者宜早防事先
夫然。
则保邦在于未危。
恭已常居无过
三五之道。
夫岂远哉。
也得唐人
陛下临御之时。
陛下升平之始。
斯则臣朝闻夕死足矣
而况才识之贡。
体用之问者乎。
所以千虑
万死
盛时
此诚微臣朝闻夕死之志也。
不然
轻肆狂瞽
不避斧锧
若此容易焉。
伏惟少垂意而览之。
则臣生死幸甚
生死幸甚
谨对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