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天爵论814年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八十二 创作地点: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
柳子曰。
仁义忠信。
先儒名以为天爵。
未之尽也。
夫天之贵斯人也。
则付刚健纯粹于其躬。
倬为至灵。
大者圣神。
其次贤能。
所谓贵也。
刚健之气钟于人也。
为志得之者。
运行而可大
悠久而不息。
拳拳于得善。
孜孜于嗜学。
则志者其一端耳。
纯粹之气注于人也为明。
得之者爽达而先觉。
鉴照而无隐。
盹盹独见
渊渊于默识。
则明者又其一端耳。
明离为天之用。
恒久为天之道。
举斯二者。
人伦之要尽是焉。
故善言天爵者。
不必在道德忠信。
明与志而已矣。
道德之于人。
犹阴阳之于天也。
仁义忠信。
犹春秋冬夏也。
明离之用。
运恒久之道。
所以成四时而行阴阳也。
宣无隐之明。
著不息之志。
所以备四美而富道德也。
故人有好学不倦。
而迷其道挠其志者。
明之不至耳。
有照物无遗。
而荡其性脱其守者。
志之不至耳。
明以鉴之。
志以取之。
役用其道德之本。
舒布其五常之质。
充之而弥六合。
播之而奋百代。
圣贤之事也。
然则圣贤之异愚也。
职此而巳。
使仲尼之志之明。
可得而夺。
则庸夫矣。
授之于庸夫。
仲尼矣。
若乃明之远迩。
志之恒久。
庸非天爵之有级哉。
故圣人曰。
敏以求之。
明之谓也。
为之不厌。
志之谓也。
道德与五常。
存乎人者也。
克明而有恒。
受于天者也。
呜呼。
后之学者。
尽力于斯(一本无斯字)所及焉。
或曰。
子所谓天付之者。
开府库焉。
量而与之耶。
曰否。
其各合乎气者也。
庄周言天曰自然。
吾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