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又议 中唐 · 李巽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十六
议曰。
郑珣瑜两字之谥。
太常依前谥曰文献者
谥者
春秋褒贬之旨也。
仲尼书法
随类推广
一字褒贬
其文犹博。
盖欲指明事业
昭示后代
俾后之人惩其恶。
劝其善。
不可苟。
谥一字
正也。
周公召公是也
两字非正也。
谥法不载
或人不守彝章
苟逞异端
威烈慎靓是也
或时主之权。
功德加厚于臣也。
萧何霍光房玄龄魏徵是也
不当加而加僭也。
孔光刘宽薛元超李元纮是也
三字过也。
贞惠文子是也
谥法所不载也
古今无有也。
公叔文子谥。
卫君之过也。
卫之乱制也。
不然
即记之失也。
一善一字
当累数十以为谥也。
礼记者。
非尽圣贤之意也。
非尽宣尼之所述也。
当时杂记也。
后苍曲台记。
弟子戴圣增损刊定小戴礼
礼记是也
若尽宣尼之所述。
戴圣岂得而增也。
宣尼春秋
游夏不能一词
知礼记非尽宣尼所述。
戴圣得以增损也。
贞惠文子之谥。
卫君乱制也。
古今无有也。
宣尼所述。
足法哉。
郑珣瑜和茂修整
始终无阙。
可为美矣
至于议行考功
度越等辈
比于酂文成文昭魏文贞则不侔。
谥号无差
轻用国典
春秋之旨矣。
向者梁数公。
经纶草昧
辅翼兴王
以道辅君。
致于化洽
彰灼千古
之者凛然生敬。
而以珣瑜齿之。
岂无愧于心哉。
夫数公者。
时主风云之会。
怀谟明之美。
故加于常典
以明其德。
所以君臣之义也。
然非正也。
权制也。
若后之人非数贤之比。
则当循常以避数贤地也。
刘仁轨薛元超李元纮加字之谥。
皆黩国典而昧彝伦
言之可为寒心
岂当举之以为训也。
其馀姚元崇宋璟刘幽求
辅相一代
致理平之化。
忘身徇难
中兴之业。
又岂珣瑜之以典选进善
辞疾嫉恶耶。
尚口伪辩
非守典确论也。
夫以典选者皆为进善耶。
若然者。
国家天下二百年。
裴行俭马戴卢从愿等数独见于时也。
循资署置
谓为进善
异乎余所闻也。
珣瑜之病。
数月而终。
岂伪疾耶。
借使伪疾。
可怪也。
子路冗食家臣
杀身徇难
珣瑜台辅之重。
危难之际。
平居则飨其高爵厚禄
见危奉身自保
以此为是非之明。
董狐之书赵盾
妄作也。
珣瑜辞疾可责。
太常以为德。
信君臣之义。
非常所知也。
珣瑜之下诘李实
诚中其疾。
可谓美矣
然则珣瑜自始筮仕
至于启手足
垂四十年。
谏职
风宪
忠规激发
有过此者
太常举其下诘李实
未为多也。
谓为謇谔者众矣。
岂能使汲黯魏徵惭色哉。
议云。
三代两汉无二字之谥。
此未学之过也。
荀文若进善
孟轲是非
文子赈施
周舍謇谔
珣瑜之行。
清而无阙。
可为掩之。
不足辩也。
今所议两字之谥。
亦又不当
其议固不足斥也。
巽之言过矣。
两字之谥。
等之美。
萧何房玄龄言。
不在珣瑜也。
不敏
至于谥美以惑人听
此尝所激切不平也。
终不欲有僭。
齿于萧何房玄龄之宗。
又不欲有造次
拟于魏文贞姚元崇宋璟刘幽求谠言悟主茂绩殊勋也。
前车之覆。
后车所以易辙也。
有司之失。
有司有以矫之也。
不矫之。
逶迤遂达
以至乱制。
此有国之诫也。
威烈慎靓孔光刘宽薛元超李元纮之同于文武萧何霍光房玄龄魏徵
有司之过。
后之专笔削者。
有以矫之也。
不矫之。
典礼寝乱矣。
有司不可以尤而效之也。
不可以所见而遂僭典也。
郑珣瑜两字之谥。
请下太常重议
一字不足珣瑜盛德
必须两字
则敢俟再告。
谨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