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书断评 唐 · 张怀瓘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二
盖一味之嗜。
五味不同。
殊音之发。
契物斯失。
方类相袭。
且或如彼。
况书之臧否。
情之爱恶无偏乎。
若毫釐较量。
谁验准的。
推其大率。
可以言诠。
观昔贤之评书。
或有不当。
王僧虔云。
亡从祖中书令笔力过子敬者。
君子周而不比。
乃有党乎。
梁武帝云。
钟繇书法十有二卷。
世之书者。
多师二王。
元帝逸迹。
曾不睥睨。
竞巧趋精细。
殆同神机。
逸少至于学钟艺巧。
及其独运。
意疏字缓
譬犹楚音夏习。
不能无楚。
子敬之不逮真。
亦劣章草。
然观其行草之会。
则神勇盖世。
兄之于父。
犹拟抗行。
比之钟张
虽勍敌。
仍有擒孟之势。
夫天下之能事。
悉难就也。
假如效萧子云书。
虽则童孺。
但至效数日。
见者无不云学萧书。
欲窥钟公。
墙数仞
罕得其门者。
小王则若惊风拔树。
大力移山。
其欲效之。
立见僵仆。
可知而不可得也。
然小王尝与谢安书。
意必珍录。
乃题后答之。
亦以为恨。
或云。
子敬
君书何如家君。
答云。
固当不同。
云。
外论殊不尔。
又云。
人那得知
此乃短谢公也。
羊欣云。
张字形不及古。
自然不如小王。
虞和云。
古质而今妍。
数之常。
爱妍而薄质。
人之情。
张方之二王。
可谓古矣。
岂得无妍质之殊。
父子之间。
又为今古。
子敬穷其妍妙。
固其宜也。
并以小王居胜。
达人通论。
不其然乎。
羊欣云。
右军古今莫二。
虞和云。
献之始学父书。
正体乃不相似。
至于笔绝章草。
殊相拟类。
笔迹流泽。
婉转妍媚。
乃欲过之。
王僧虔云。
献之骨势不及父。
媚越过之。
萧子良云。
崔张以来。
归美于逸少
仆不见前古人之迹。
计亦无过之。
孙过庭云。
元常专工于隶书。
伯英犹精于草体。
彼之二美。
而羲献兼之。
并有得也。
夫椎轮为大辂之始。
以椎轮之朴。
不如大辂之华。
盖以拙胜工。
岂以文胜质。
若谓文胜质。
诸子不逮
复何疑哉。
或以法可传。
轮扁不能授之于子。
是知一致而百虑。
异轨而同奔。
钟张虽草创称能。
二王乃差池称妙。
若以居先则胜。
钟张亦有所师。
固不可文质先后而求之。
盖一以贯之求其合。
天下之达道也。
虽则齐圣跻神。
妙各有最。
若真书古雅。
道合神明。
则元常第一。
若真行妍美。
粉黛无施。
逸少第一。
若章草古逸。
极致高深。
伯度第一。
若章则劲骨。
天纵草则。
变化无方。
伯英第一。
其问备精诸体。
唯独右军
次至大令。
子敬可谓武尽美矣。
未尽善也。
逸少可谓韶尽美矣。
又尽善也。
然此五贤。
各能尽心而跻于圣。
或有侮毁。
亦犹日月之蚀。
无损于明。
白云在天。
瞻望悠邈。
固同为终古独绝。
百世之模楷。
高步于人伦之表。
栖迟于墨妙之门。
不可以规矩其形。
律吕其度。
鹏搏龙跃。
绝迹霄汉。
所谓得元珠于赤水矣。
其或继书者。
虽百世可知。
史籀李斯
即字书累叶之祖。
其所制作。
并神妙至极。
盖无等夷。
八分书则伯喈制胜。
出世独立。
谁敢比肩。
至如崔及小张韦卫皇索等。
虽则同品。
不居其最。
并不备载较量。
然各峻彼云峰。
增其海派。
使后世资瞻仰而露润焉。
赵壹有贬草之论。
仍笑重张书为秘宝者。
嗟夫。
道不同。
不相为谋。
夫艺之在己。
如木之加实。
草之增叶。
绘以众色为章。
食以五味而美。
亦犹八卦成列。
八音克谐。
聋瞽之人。
不知其谓。
若知其故。
耳想心识。
自该通审。
其不知。
则聋瞽者耳。
庾尚书以臧否相推。
而列九品
阮研卫瓘索靖韦诞皇象钟会同居第三等。
此若棠杜之树。
植橘柚之林。
又抑薄绍之齐高帝等三十人同为第七等。
亦犹屈盐梅之量。
处掾属之伍。
李夫人程邈居第一品。
且书传所载。
程创为隶法。
其于工拙。
蔑尔无闻。
遗迹又无。
何以知其品第。
又云。
梁氏石书。
雅敬于韦蔡。
以梁比蔡。
岂不悬绝。
张昶伯英之弟。
妙于草隶八分。
混兄之书。
故谓之亚圣。
卫恒兼精体势。
时人云得伯英之骨。
并居第四。
仍与汉王同流。
又黜桓元谢安萧子云释智永陆柬之等与王知敬居第五等。
若此数子。
岂与埒能。
嗜好不同。
又加之以言。
况可尽之于刚柔。
消息贵乎适宜。
形象无常。
不可典要。
固难评也。
萧子云言欲作二王论草隶法。
言不尽意。
遂不能成。
又云。
顷得书意转深。
点画之间。
所言不得尽其妙者。
事事皆然。
诚哉是言也。
艺成而下。
德成而上。
然书之为用。
施于竹帛。
千载不朽。
亦犹愈没没而无闻哉。
万事无情。
胜寄在我。
苟视迹而合趣。
或循干而得人。
虽身沈而名飞。
冀托之以神契。
每见片善。
何庆如之。
怀恨不果游目天府
备观名迹。
徒勤劳乎其所未闻。
祈求乎其所未见。
今录所闻见。
粗如前列。
学惭于博。
识不迨能。
缮奇缵异。
多所未尽。
且如抱绝俗之才。
孤秀之质。
不容于世。
或复何恨。
孔子曰。
博学深谋而不遇者众矣。
何独某哉。
然识贵行藏。
行忌明洁。
至人晦迹。
其可尽知。
开元甲子岁
广陵卧疾。
始焉草创。
其触类生变。
万物为
庶乎周易之体也。
其一字褒贬。
微言劝戒。
窃乎春秋之意也。
其不虚美。
不隐恶。
近平马迁之书也。
冀其众美。
以成一家之言。
虽知不知为上。
独善之与兼济
取舍其为孰多。
童蒙有救。
思盈半矣。
且二王既没。
书或在兹。
语曰。
能言之者。
未必能行。
能行之者。
未必能言。
何必备能。
而后为评。
岁洎丁卯
荐笔削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