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议三篇(并表) 其一 上篇 唐 · 元结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臣某言。臣自以昏庸无堪。逸浪江海。陛下忽降公诏。远徵愚臣。陛下岂不以凶逆未除。盗贼屡起。百姓劳苦。力用不足。将社稷大计。与天下图之者乎。荒野贱臣。始见轩陛。又拘限忌讳。不能悉下情以上闻。则陛下又安用烦劳车乘。招礼贤异。臣实不能当君子之羞。受小人之辱。故编舆皂之说为三篇。名曰时议。敢以上闻。抵冒天威。谨伏待罪。臣结顿首谨上。乾元二年九月日。前进士元结表上。
时之议者或相问曰。往年逆乱之兵。东穷江海。南极淮汉。西抵秦塞。北尽幽都。令赵卫之疆。悉为盗有。凶勇之徒。在四方者。几百馀万。如屯守二京。从卫魁帅者不计。当时之兵。可谓强矣。当时人心。已不固矣。天子独以数骑。仅至灵武。引聚馀弱。凭陵强寇。顿军岐阳。师及渭西。曾不踰时。竟能摧坚锐。复两京。逃降逆类。悉收河南州县。今河北陇阴。奸逆尚馀。今山谷江湖。稍多亡命。今所在盗贼。屡犯州县。今天下百姓。咸转流亡。今临敌将士。多喜奔散。今贤士君子。不求任使。天子往在灵武。至于凤翔。无今日兵革。而能胜敌。无今日禁制。而无亡命。无今日威令。而盗贼不起。无今日财用。而百姓不亡。无今日封赏。而将士不散。无今日朝廷。而人思任使。何哉。岂天子能以弱制强。不能以强制弱。岂天子能以危求安。而忍以未安忘危。时之议者或相对曰。此非难言。甚易言矣。天子往年。悲恨陵庙为凶逆伤污。怨愤上皇忽南幸巴蜀。哀伤宗戚多见诛害。惊惶圣躬动息无所。是以勤劳不辞。亲抚士卒。与人权位。信而不疑。渴闻忠直。过则喜改。如此。所以能以弱制强。以危求安。今天子重城深宫。燕私而居。冕旒清晨。缨佩而朝。太官具味。当时而食。太常修乐。和声而听。军国机务。参详而进。万姓疾苦。时或不闻。而厩有良马。宫有美女。舆服礼物。日月以备。休符佳瑞。相继而有。朝廷歌颂盛德大业。四方贡赋尤异品物。公族姻戚。喜符帝恩。谐臣戏官。怡愉天颜。而文武大臣。至于公卿庶官。皆权位爵赏。名实之外。似已过望。此所以不能以强制弱。忍以未安忘危。若天子能视今日之安。如灵武之危。事无大小。皆若灵武。何寇盗强弱可言。当天下日无事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