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七
罢秩醴泉。特诣京洛
访金吾长史张公旭。请师笔法
长史于时裴儆宅。憩止一年矣。
众师张公笔法或有得者。
皆曰神妙。仆顷在长安
二年师事张公大笑而已
即对以草书。或三纸五纸
乘兴而散。不复有得言者
仆自再于洛下相见眷然不替。
因问裴儆足下张长史
有何所得。曰。
但书得绢屏素数十轴。亦尝论诸笔法
唯言倍加工学临写书法当自悟耳。
仆自停裴家月馀日。因与裴儆长史言话散。
却回京师。前请曰。
承兄一本九丈奖谕日月滋深。
夙夜工勤。溺于翰墨
傥得闻笔法要诀。终为师学
以冀至于能妙。岂任感戴之诚也。
长史良久不言乃左眄视
拂然而起。仆乃从行
归东竹林院小堂。张公当堂踞床而坐。
命仆居于小榻。而曰。
笔法元微。难妄传授
志士高人讵可与言要妙也。
书之求能。且攻真草
今以授之。可须思妙。
乃曰。夫平谓横。
子知之乎。仆思以对之曰。
尝闻长史示。令每为一平画。
皆须令纵横有象。此岂非其谓乎。
长史乃笑曰。然而又问曰。
直谓纵。子知之乎。
岂不谓直者从不邪曲之谓乎。曰。
均谓间。子知之乎。
曰。尝蒙示以间不容光之谓乎。
曰。密谓际。
子知之乎。曰。
岂不谓筑锋下笔。皆令宛成。
不令其疏之谓乎。曰。
锋谓末。子知之乎。
曰。岂不谓以末成画
使其锋键之谓乎。曰。
力谓骨体。子知之乎。
曰。岂不谓䟐笔则点画皆有筋骨
字体自然雄媚之谓乎。曰。
转轻谓屈折。子知之乎。
曰。岂不谓钩笔转角
折锋轻过。亦谓转角为闇阔过之谓乎。
曰。决谓牵制
子知之乎。曰。
岂不谓为牵为制。决意挫锋
使不怯滞。令险峻而成。
以谓之决乎。曰。
补谓不足。子知之乎。
曰。岂不结点或有失趣者。
则以别点画旁救之谓乎。曰。
损谓有馀。子知之乎。
曰。岂不谓趣长笔短。
常使意势有馀。点画若不足之谓乎。
曰。巧谓布置
子知之乎。曰。
岂不谓欲书先预想字形布置。令其平稳
意外字体。令其异势
是谓之巧乎。曰。
称谓大小。子知之乎。
曰。岂不大字蹙之令小。
小字展之为大。兼令茂密
所以为称乎。长史曰。
子言颇皆近之矣。夫书道之妙。
焕乎其有旨焉。字外之奇。
所不能尽。世之书者。
二王元常逸迹曾不睥睨笔法之妙。
遂尔雷同。献之谓之古肥。
旭谓之今瘦。古今既殊。
肥瘦颇反。如自省览。
有异众说钟巧趣。
精细殆同。始自机神
肥瘦古今。岂易致意
真迹虽少。可得而推。
逸少至于学钟。势巧形容
及其独运。意疏字缓。
譬犹楚音习夏。不能无楚。
过言不悒。未为笃论
又子敬之不逮逸少。犹逸少不逮元常
学子敬者画虎也。学元常画龙也。
予虽不习久得其道。
不问之言。必慕之欤。
傥有巧思。思盈半矣。
子其勉之。工精勤悉。
自当妙矣。真卿前请曰。
幸蒙长史传授笔法敢问工书之妙。
如何得齐于古人张公曰。
妙在执笔令其圆转。勿使拘挛
其次诸法须口传手授之诀。勿使无度
所谓笔法也。其次在于布置
不慢不越。巧使合宜
其次纸笔精佳其次诸变适怀。
纵舍规矩。五者备矣
然后齐于古人矣。敢问执笔之理。
可得闻乎。长史曰。
传授笔法老舅彦远曰。吾闻昔日说书若学。
有工而迹不至后闻于褚河南曰。
用笔当须印泥画沙。思所以不悟
后于江岛遇见沙地平净。
令人意悦欲书。乃偶以利锋画其劲险之状。
明利媚好。乃悟用笔
锥画沙。使其藏锋
画乃沈著。当其用锋。
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矣。
真草用笔。悉如画沙。
则其道至矣。是乃其迹可久。
自然古人矣。但思此理。
以专想工用。故其点画不得妄动
子其书绅。予遂铭谢再拜
逡巡而退。自此攻书之术。
于兹五年真草自知可成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