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吏部兵部选人议 初唐 · 崔融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十九
议曰。太极生而两仪见。
圣人作而万物睹。仰以观法于天。
夫君人者。以天下之目视。
以天下之耳听。以天下之智虑。
以天下之力动。故号令能究。
而臣情得上闻。八千年之初。
不可得而详矣。夫二十四气之后。
请搉扬而陈之。轩辕氏之立议明台。
斯所以上官于贤也。陶唐氏之清问衢室。
斯所以下听于人也。以大舜之德也。
而有告善之旌。以大禹之功也。
而有欲谏之鼓。然则三皇垂策而下济。
五帝击手而上行。唐虞按辔而光宅。
驱驰而奄甸。虽步骤之道不同。
而启沃之情一贯。可不务乎。
今天皇垂衣裳。负黼扆。
独得千年之景运。犹惧一物之未安。
发德音。采舆议。
忧选司之或爽。虑考绩之弗明。
此天皇之用心也。有司伏奉明旨。
吏部兵部选人。每年万人已上。
及其铨量。十放六七。
疲于来往。虚费资粮者。
愚臣敢不悉以陈之。夫唐虞稽古。
建官惟百。举八才。
命四子。上有以明其化。
下有以晏其风。康戓之歌。
于是乎出。郁乎之德。
于此自兴。夏商倍之。
亦克用乂。济济多士
文王以宁。自周道无章。
秦原竞逐。张官设府。
班员积于书。选众举才。
受垂(疑)一于典宪。降及汉魏
下逮周隋。岂其然欤。
无闻焉尔。皇家再造区夏。
重张宸极。四神骤雨而来游。
五圣奔星而下降。礼明乐备。
天平地成。八百馀国之君长。
袭宾廷之冠带。七十二代之帝王
仰仙闾之轨躅。量其土宇。
固可顿竖亥而迷大章。算其臣人。
固已詟容成而惊隶首。室多忠信。
家尽孝慈。老夫不知帝力
童子羞称霸道。文也武也。
左之右之。实蕃有徒。
不可胜既。出门无咎。
适显于明时。比屋可封。
何惊于圣俗。诚望博谋俊德。
敷求哲人。两曹妙选。
三官备设。然后收其杞梓。
搴其萧稂。其有状犯赃私。
罪当惩贬。案覆已定。
景迹具存者。此等既未合得官。
远来徒为劳费。伏望许同选例。
限以岁年。诸色入流。
每年参选。资品未著。
伎艺未工。此等自知未合得官。
情愿更加修习。伏望许同选例。
录以选劳。关外诸州。
道里迢递。河洛之邑。
天地所中。伏望诏东西二曹。
两都分。留放既毕。
同赴京师。选人每年长名。
常至正月半后。伏望速加铨。
促以程期。夫然。
有署者不来。无德者不至。
来者就而之。至者速而遣之。
因其物情。亦何疲于来往。
顺其人欲。亦何费于资粮。
入官考绩。先凭善最。
比来乃有不论德行。惟据功夫。
奖劝之道。未为折衷者。
愚臣敢不明目以论之。书不云乎。
三考黜陟。唐帝虞帝之遗烈灿焉。
礼有之矣。百官会计。
文王武王之彝典存焉。京房课式之言。
汉王之所未暇。卢毓苦真伪之杂。
魏后竟以施行。尽善之文。
明诏攸在。至如不论德行。
惟据功夫者。此由外州郡牧。
未尽得贤。监司长官
时有其滥。褒贬不遵令式。
高下随其爱憎。至公外爽。
曲私内结。伏望播告天下。
申明旧章。其有德有行。
府寮共推者。虽有公坐小失。
重加褒进之。无才无识。
朝廷䍐称者。虽有公事微效。
量加抑退之。德行虽不能茂。
因之以勤劳者。亦量加褒进之。
然后命绣衣骢马。纠举内外。
随状推科。以情案察。
刑兹无赦。令在必行。
夫然。德行为上。
功夫次之。折衷之方。
庶几此道。微臣等才谢知今。
学惭半古。海内无事。
君子盈朝。天下有道。
庶人何议。谨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