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大唐宗圣观主银青光禄大夫天水尹尊师 唐 · 员半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五
闻夫真人者。出巨壳。
倚杵。骑蜚廉
敦圉。臣雷公
妾密妃。朝濯发于汤泉
夕晞首于旸谷。仍丹邱长啸
翠华高游自非殖因旷劫
肃恭大浩。从事金房之前
镂心玉晨之上。携青童而应黄箓者。
奚以成后来妙相乎。继绝景而允希声
尊师其人矣。尊师讳文操
字景先陇西天水人也。
后秦尚书仆射之后。纬仕长安
故为扈人焉。若乃郁为帝师
降迹于唐勋之代。光乎王佐
应命周武之朝。家籍代资。
可略言矣。曾祖洪。
宇文商州长史大父舒。
文州别驾。昭考珍。
朝散大夫以先知授尊师
特禀异气。垂实冥华。
始降迹也。其母袁氏。
夜梦元妙玉女授九老丈人之符。寤而记之。
存思也。数月而闻腹中诵经声。
时时异光绕身矣。及载弄之始。
目光烱然。眸子转盼
若有所见矣。袁氏以其所有徵
心志不言也。及胜衣之日。
自识文字。惟诵老子孝经
乃曰。此两经者。
天地之心也。此后见好之字
若蹈水火。视无礼之文。
如坠泉谷。稍长。
闻有尹真庙。乃精心事之。
不近俗事。因读西升灵宝等经。
达真教。既得元味。
便契黄中。闻师者传道父母
行道神明无数劫来。
妙经是出。不因师学
谓之长昏。遂章惶无已
求师不暇。时有周法者。
内音先鸣上皇高足
乃愿参轩效驾。陪景啸空。
奔走礼谒。以申宿志
法见之。乃谓尊师曰。
汝于劫会之中。已受龟山之箓也。
便训以紫云妙旨。授以青羽之隐法。
一入其心。谓赤松王子乔
可与抚烟月矣。年十五。
道行已周。有名远近矣。
文德皇后上景而委中宫于时搜访道林。
博采真迹尊师应元景。
行预绿云奉敕出家
配住宗圣观。虽剪琼园。
采琳元陇。意每远出。
未近谢也。将欲沐浴东井
栖迟南昌保护昆崙
窥窬浑沌矣。故属想丹烟
游心紫度。遍寻五岳
备涉九元。寻三君祖气
七晨慧眼。旋谒周法
便居终南。寂虑于温泉
精于寒谷有年日矣。
既通八景。又达九天
知来藏往。多所晓悟
若有神曰。周法上迁
及省所居已去顺也
贞观末年行丧既毕。
永徽三年。乃游太白
入重元也。见所未见
闻所未闻此后丹字紫书
三五顺行之法。扶晨接昼。
九六逆取之方。咸得其要。
尊师所有游山异迹。祈醮灵应
并有别录。此不载之。
至于显庆以来国家所赖。
出入供奉。询德咨量
救世度人。转经行道
元坛黄屋帝座天言
东都西京少阳太乙
九城二华展敬推诚
三十馀年。以日系月。
始终不绝有感必通。
凡是效验君臣同悉。
敕书往复日月更回。
神道昭彰岁时交积者。
不可具载并传帝居
一二要者。略举其目。
初。尊师太白高顶
云雾四周。声振万壑
□□□□□□千仞复有象充九色其高十仞
欣然往者。意已笃焉。
高宗之在九成宫。有孛彗经天
长数丈。以问尊师
尊师对曰。此天诫子也。
能敬父。君能顺天
纳谏徵贤。斥邪远佞。
罢役休征责躬励行
以合天心。当不日而灭。
上依而行之。应时消矣。
是故高宗以晋府旧宅太宗昊天观。以尊师观主
知本观事仪凤四年
上在东都先请尊师老君功德
及上亲谒百官咸从。
上及皇后诸王公主等。同见老君白马
左右神物莫得名言
腾空而来。降于坛所。
内外号叫舞跃再拜
亲承圣音。得非尊师诚感也。
由是奉敕元元皇帝圣纪一部凡十卷
百十篇。篇别有赞。
尊师作也。纪赞异秩。
缮写进之。高宗大悦
终日观省不离玉案
乃授尊师银青光禄大夫。行太常少卿
尊师固让不得已辞官而受散职焉。
永淳二年天中有望
告成有日万乘雷动
千骑风驰天子阁道而御帝车
偫官陪六仪而承七曜将礼天枢
中岳也。金绳未举。
玉检犹潜。而六龙顿辔
三光敛色圣体不安
旋于皇极。属紫微虚位
白云上征万国号诉
四方遏密太后咨访尊师
尊师曰。真坊仙境
亦著代谢。物有荣悴
气有初终大道之常。
幸康神器陛下宜存谅闇
极想钦明密理百神
潜芘万姓文操人间地上
物里天中所有灵明
倍百祈请。亦望二十四结。
火烧而忧尽。七十二教。
水鍊而法成。皆见先徵。
以明后事。乃著祛惑论四卷
消魔论三十卷先师一卷
垂拱四年。将宾玉帝也。
上足时道成。咸愿奏章
延福荫。尊师止之曰。
顺宜遵。不可犯禁
言讫委化颜色如常
粤以长寿四年四月十四日。迁兆于终南文仙谷。
弟子少微等。追思龙汉
远慕龟岩。冀德音与天地同久。
神道阴阳齐化。昭芘骞林
冥滋柏树。俾斯贞石
文若三光。其词曰。
去矣大仙悠哉上元
玉谷白芝之座。金阙紫兰之前
既啸景于琼札。固交欢碧泉
出三万六千之厚地。入三万六千之远天
九华翠菊。坐五色红莲
常吟外景。每握内篇
春霞飞乎绛雪秋风生乎紫烟
裴回高黄岭。顾步太白巅。
三秦四塞帝王国。京兆长安龙凤川。
煌煌四明路。浩浩八景年。
今以向上前果何时来下宿缘
当乘道之气。应传道之味。
必使氤氲六合中。自然昌扬万劫通。
稽首宁歌步。愿得九素
天下同此心。非独骞之林。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