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遗书临海镇将解拔国述放生池 南北朝末隋初 · 释智顗
 出处:全隋文卷三十二
贫道少怀静志,愿屏嚣尘,微悟苦空,得从闲旷
是以去西陕之旧里,将领门徒游憩天台,十有二载。
但此山溪江源连亘海际鱼捕沪业,交横塞水。
杀戮既多,煮炙无限
非直夭伤物命,有足悲者;
亦是公私去来,频遭没溺
以此死亡不可称数
贫道不惟虚薄愿言拯济
率励山僧,货衣资什物,就土民玄达等,买兹沪业,永作放生之池,变此鱼梁,翻成法流之水。
临海内史计尚儿,敬法心重,仍请讲说金光明经》至流水品。
檀越羊公贺等,闻斯妙句,咸舍沪业,凡五十五所。
遂使水陆沾濡人虫荷泽
盖闻雨花满室,答长者之恩;
明珠照夜,报隋侯之德。
固植妙行于前修,播芳风于未代。
不康捐,善无虚失。
仍以此事,表白前陈。
敕云:此江若无乌贼珍味,宜依所请,永为福池。
国子祭酒徐孝克,宿植德本才地兼美,闻斯积善,请树高碑,冀此洪基,与岳同固,愿兹胜业,将日月俱全
昔陈氏江东,地不过千里犹若此慕善忘怀
仰惟皇帝陛下,秉金轮而御八表,握宝镜以临四民风雨顺时马牛内向,信以道高尧舜,德迈轩羲,加复躬行十善,等赤子群分,自运四弘,总下生普济
不麛不卵,著自外书;
救蚁救鱼,闻之内典
富有天下,而吝惜一江源;
恩洽宇内,而独隔数百里
莲花之池,兴烧煮之业,使军民恣其伤杀水族婴其酸楚身首分离骨肉糜溃
贫道意度皇帝之心,岂其然乎?
晋王殿下,道贯今古
允文允武二南未足比其功;
多材多艺两献无以齐其德。
茂绩振于山西英声驰于江左
管准海之地,化吴会之民。
不以贫道不肖曲垂礼接
非世范,谬人师具述事源,爰降符命
在所恭承莫敢违越
假令别有严使,的奉敕符,毁所树之碑,复民沪业者贫道振锡披衣担簦蹑履远游京辇诣阙上书,殒首碎身,以全物命
况今上旨总使江南收捕海族,而江溪山水不出海鱼披省符文,事不相涉
特由在斯苟欲是非毁坏放生,兴残害业。
当今太平之世,路不拾遗
若恣军民收罗采捕则是夺人现财,公行劫盗
以至尊欲令军民丰沃不许放生者,去贫道西游路经岳州刺史宣武,仍结香火禀受大乘
而彼地民不事农桑专行杀捕之业。
学士昙揵请讲,遂即停留
一州五县,咸舍其业,凡一千馀所。
以事表台降敕开许
自是岳州,频降祥瑞使君宣武旌赏倍常
至尊神智高明有感皆应,岂容为军民口味,夺人善业
县尉此启,恐成僻见
江溪狭小不及岳州一基之地,又止有杂鱼,本无海族
至尊晋王殿下,有文武奇才,故遍加委任江南诸州,事无大小,皆由决判
若不得注言王教听者则是是非于县裁断不关晋王
如此之言,岂可闻于王耳?
大王亲有符旨开许放生何容在所私行雍遏
贫道辞还幽谷,有二因缘:一为大王功德治葺旧寺;
二为案行江溪修营福会,共诸檀越,远建菩提,爰被存亡庄严□□。
永愿一人有庆,保盘石之基;
使十千之鱼,恣相望之乐。
贫道至止已久,频优任,供给资须人功影响,每思往彼,未展来游,逖听所闻,颇传惠化
境有三异之德,民谣五裤之歌。
飧味高风,诚深随喜
君临稍毕,旋反非赊,唯希善始令终,以全嘉誉攀辕卧辙无愧昔贤。
贫道反覆九思徘徊三省北方人士,寿长有福,岂非慈心少害,感此妙龄东海民庶夭殇渔猎所以短命
贫窭乃是世间现见,可为鉴诫者也。
今若断三归之命,养五阴之身,斯则废净土之花业,起无边之重过。
事既反常,恐非养生之术。
州镇防,不边江海,既处高源采捕无地,未闻亡身他境,带病还乡
岂复必须水族以资身命
直令采捕,尚乃非宜。
况有毁他放生,以给军士
明府在镇清严远近称叹
一钱不纳,一犊方留。
哙参养鹄,卒获宝珠
孔愉放龟,终佩金印
檀越若不晋王符旨不乖贫道之言,则是再洒法流奉宣帝道
有德必酬,无善不报
玉佩雕弓,不求自至;
金印紫绶,应念便来。
今遣弟子普明旧事往简,但明府总此邦之务,执一镇之兵机,有教必行,如风靡草。
愿以贫道此书,宣示百姓训诲军民,使遵九言之教,无为始祸,改十恶之心,永符元吉
事事信人□具。
不复委陈。
沙门智顗(《释藏》起字四号,《国清百录》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