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上表请开献书之路 西魏 · 牛弘
 出处:全隋文卷二十四
经籍所兴,由来尚矣。
爻画肇于庖羲文字生于仓颉圣人所以弘宣教导,博通古今,扬于王庭,肆于时夏。
故尧称至圣,犹考古道而言,舜其大智,尚观古人之象。
周官》,外史三皇五帝之书,及四方之志。
武王黄帝颛顼之道,太公曰:「在《丹书」》。
是知握符御历有国有家者曷尝不以诗》《书》而为教,因礼乐成功也。
周德既衰,旧经紊弃
孔子大圣之才,开素王之业,宪章祖述制《礼》刊《诗》,正五始而修《春秋》,阐《十翼》而弘《易》道
治国立身作范垂法
秦皇驭宇吞灭诸侯任用威力事不师古,始下焚书之令,行偶语之刑。
先王坟籍扫地皆尽。
本既先亡,从而颠覆
臣以图谶言之,经典盛衰,信有徵数。
此则书之一厄也。
汉兴,改秦之弊,敦尚儒术,建藏书之策,置校书之官屋壁山岩往往间出
外有太常太史之藏,内有延阁秘书之府。
孝成之世,亡逸尚多,遣谒者陈农遗书天下,诏刘向父子雠校篇籍
汉之典文于斯为盛。
王莽之末长安兵起,宫室图书并从焚烬
此则书之二厄也。
光武嗣兴,尤重经诰,未及下车,先求文雅
于是鸿生巨儒继踵而集,怀经负帙不远斯至。
肃宗亲临讲肄和帝数幸书林,其兰台、石室鸿都东观秘牒填委,更倍于前。
孝献移都吏民扰乱图书嫌帛,皆取为帷囊
所收而西,裁七十馀乘,属西京大乱一时燔荡
此则书之三厄也。
魏文代汉,更集经典,皆藏在秘书内外三阁,遣秘书郎郑默删定旧文
时之论者,美其朱紫有别。
晋氏承之,文籍尤广。
晋秘书监荀勖定魏《内经》,更著《新簿》。
古文旧简,犹云有缺,新章后录鸠集已多,足得恢弘正道训范当世
属刘、石凭陵京华覆灭朝章国典从而失坠
此则书之四厄也。
永嘉之后寇窃竞兴,因河据洛,跨秦带赵。
论其建国立家,虽传名号宪章礼乐寂灭无闻
刘裕平姚,收其图籍五经子史,才四千卷,皆赤轴青纸文字古拙
僭伪之盛,莫过二秦,以此而论,足可用矣。
故知衣冠轨物图画记注播迁之馀,皆归江左
晋、宋之际,学艺为多,齐、梁之间,经史弥盛。
宋秘书丞王俭依刘氏《七略》,撰为《七志》。
梁人阮孝绪,亦为《七录》。
总其书数三万馀卷
侯景渡江破灭梁室,秘省经籍,虽从兵火,其文德殿书史宛然犹存
萧绎据有江陵遣将破平侯景收文德之书,及公私典籍重本七万馀卷,悉送荆州
江表图书,因斯尽萃于矣。
周师入郢悉焚之于外城,所收十才一二。
此则书之五厄也。
后魏爰自幽方,迁宅伊、洛日不暇给经籍阙如
周氏创基关右戎车未息
保定之始,书止八千,后加收集,方盈万卷
高氏据有山东,初亦采访,验其本目,残缺尤多
东夏初平,获其经史,四部重杂,三万馀卷
所益旧书,五千而已
御书单本一万五千馀卷部帙之间,仍有残缺
比梁之旧目,止有其半。
至于阴阳河洛之篇,医方图谱之说,弥复为少。
臣以经书,自仲尼已后,迄于当今,年逾千载数遭五厄,兴集之期,属膺圣世
伏惟陛下天明命,君临区宇,功无与二,德冠往初
华夏分离彝伦攸斁其间霸王递起,而世难未夷,欲崇儒业,时或未可
土宇迈于三王民黎盛于两汉有人有时正在今日
方当大弘文教,纳俗升平,而天下图书尚有遗逸非所以仰圣情,流训无穷者也。
史籍是司,寝兴怀惧。
陆贾汉祖云「天不可马上治之」,故知经邦立政在于典谟矣。
为国之本,莫此攸先。
秘藏见书,亦足披览,但一时载籍,须令大备
不可王府所无,私家乃有。
士民殷杂求访难知,纵有知者,多怀吝惜必须勒之以天威,引之以微利
猥发明诏,兼开购赏,则异典必臻,观阁斯积,重道之风,超于前世不亦善乎!
伏愿天鉴,少垂照察(《隋书·牛弘传》,《北史·牛弘传》,又见《御览》六百十九)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