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复徵绵麻 北魏 · 张普惠
 出处:全后魏文卷四十七
伏闻尚书奏绵麻之调,遵先皇之轨,夙宵惟度,忻战交集
何者
闻复高祖旧典所以惟新
俱可复而不复所以违法
仰惟高祖大斗,去长尺,改重秤所以万姓从薄赋。
知军国须绵麻之用,故云幅度之间(《通典》作「故立幅度之规」。)亿兆应有绵麻之利,故绢上税八两布上税麻十五斤。
万姓得废大斗,去长尺,改重秤轻赋之饶,不适绵麻而已,故歌舞以供其赋,奔走以役其勤,天子信于上,亿兆乐于下。
故《易》曰:悦以使民,民忘其劳。
此之谓也。
自兹以降渐渐长阔百姓嗟怨,闻于朝野
伏惟皇太后临朝之前陛下谅暗之日,宰辅不寻其本,知天下之怨绵麻不察其幅广度长,秤重斗大,革其所弃,存其可存,而特放绵麻之调,以悦天下之心,此所谓悦之不以道,愚臣所以未悦者也。
尚书既知国少绵麻不惟法度之易(《通典》作「之翻易」。)
民言可畏,便欲去天下大信,弃已行之成诏,追(《通典》作「遵」。)前之非,遂后之失,奏求还复绵麻,以充国用。
不思中大绵麻,而群官共窃之(《通典》作「而都官共窃利之」。)
愚臣以为于理未尽
何者
宫人调度,造衣物,必度忖秤量
绢布,匹有尺丈之盈,一犹(《通典》作「尤」,无「一」字。)不计其广;
丝绵,斤(《通典》作「斤两」。)兼百铢之剩,未闻依律罪州郡(《通典》有「者」字。)
一匹之滥,一斤之恶,则鞭户主连三长,此所以教民以贪者也。
百官请俸人乐长阔,并欲厚重无复准极。
得长厚重者,便云其州能调绢布,精阔且长,横发美誉,以乱视听
不闻嫌长恶广,求计还官者。
百司所以仰负圣明也。
若必绵麻者,谓宜先令四海其所由,明立严禁复本幅度,新绵麻之典,依太和之税。
其在库绢布并及丝绵不依典制者,请遣一尚书太府卿左右藏令依今官度官秤,计其斤两广长,折给请俸之人。
常俸之数,年俸所出,以布绵麻,亦应其一岁之用。
使天下二圣之心,爱民惜法如此,则高祖之轨中兴神龟明明慈信照布于无穷,则孰不幸甚
伏愿亮臣悾悾之至,下慰苍生之心(《魏书·张普惠传》。尚书计奏复徵绵麻,恐其劳民不堪命上疏云云。又见《通典》五。)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