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慧印三昧及济方等二经序赞 南梁 · 王僧孺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一
六书相因,悬日月而无改,二字一吐,更天地而靡渝,虽书不尽言,言非书不阐,言不尽意,意非言不称是以缔听善思,承兹利喜俯首屈足,恭此受持,若读若诵,已说今说,一音一偈莫匪舟梁,一赞一称,动成轮轨。
况夫五力方圆四摄无怠,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流方等之妙说,得菩提之至因,沐此宝池,照兹法炬香云靡靡,慧露傍流,出伽邪之妙城,发娑罗宝树
建安殿下含章基性,育德成体惠声溢于秋水美义光于冬日,事高祖丘免圃,名出前意后苍损己利人忘我济物傍通兼善无碍无私,若空谷之必应,如洪钟虚受,匡法弘道,以善为乐,重以植显因于永劫,袭妙果于兹生,托意绍隆用心依止妙达空有,深辩权实,而玉体不安有亏凉暑,行仁莫显,楚君日见其瘳,施德靡言,汉相方飨其乐,桂叶龟脑,固风寒之易销,荔葩鸾骨,更腾飞之可孱;
况复慧身方渐,善根宿树,无劳湔肠浣胃,不待望色察声。
广州南海郡民何规,以岁次协洽,月旅黄钟,天监之十四年十月二十三日采药豫章翼山,幸非放子逐臣,乃类寻仙招隐登峰十所里,屑若有来,将循曲陌,先限清涧,或如止水,乍有洁流,方从揭厉,且就褰揽,未济之间,忽不自觉,见涧之西隅,有一长者,语规勿渡。
于时即留
人面正青徒跣舍屦,年可八九十,面巳皱敛,须长五六寸,髭半于须,耳过于眉,眉皆下被,眉之长毛,长二三寸,随风相靡,唇色甚赤,语响而清,毛爪正黄,指毛亦长二三寸,著赭布帔,下有赭布泥洹僧,手捉书一卷,遥投与规。
规则奉持望礼三拜
语规可以此经与建安王兼言王之姓字,此经若至,宜作三七日宿斋若不晓斋法,可问下林寺副公
副法师者,戒苦精苦恬憺无为,遗嗜欲,等豪贱,蔬藿自充,禅寂无怠。
长者言毕便去,行十馀步间,闻忽不睹
开卷敬视,名为慧行三昧经,经旨以至极法无相为体,理出百非,义逾名相,寂同法相,妙等真如,言其慧冥此理,有若恒印,心照凝寂故以三昧为名,后又有济诸方等学经,此下又题云,天竺萨和鞞日僧迦与海虎王,经旨以流通至教
轨法有体所以诫示大士化物方法,言若济诸苍氓宜弘方等之教,方等者,大乘通名究竟弘旨
其轴题云,敦煌菩萨沙门法护所出竺法笔受,共为一卷,写以流通
轴用淳漆,书甚紧洁,点制可观
究寻义趣,或微或显,称在罗阅山著陀邻尼行无来无去,非住非止,斯盖鹫岳鹤林之别记,宝殿孤园之后述,不殊玉检,靡异宝函,理出希微,辞深钩致,是唯正说,曾匪异端,虽王遵之得四十二章安清之出百六十品,无以惑。
大王沐浴持奉,擎跪钻习,多写广述,阐扬玄旨,孰匪医王,即斯药树不待眼瞬,无劳苦口,舍兹六术,屏此十巫,昔或授编书圯上,受揣术于谷里,乍有寓言,且或假梦,未有因应炳发若此其至焉。
受命下才,式旌上道,敢因滓贱,率此颛蒙,其辞曰:
雷音震响,录简青编
匪言曷教,非迹靡传。
是资妙象实寄幽筌
照之慧烛,济以宝船
恳哉至矣,在应斯圆。
覆其叆叇此熙涟。
救焚援溺,去盖销缠。
灼灼应韩英英河楚
桂郁鸾栖鹏举
照野光朝,润山枯渚。
滥源兹永,覆篑已多。
为藩干,擢此天柯。
寄诚梵表托好禅河
接足能仁心直妙觉
遗滞梁,是祛尘浊
向非真,何背非俗
一忘受想,将捐味触。
无德不酬,有感必召。
吐彼神诀,示我玄要
既蠲既已,留华及少。
等此北恒,均之东耀(《释藏》迹七。)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