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钟律 南梁 · 萧衍
 出处:全梁文卷七
律吕,京马郑蔡,至蕤宾,并上生大吕,而班固律历志,至蕤宾,仍以次下生
从班义,夹钟长三七分有奇,律若过促,则夹钟之声成一调
中吕复去调半,是过于无调,仲春孟夏正相长养,其气舒缓,不容短促,求声索实,班义为乖。
郑玄又以阴阳六位次第相生
若如玄义阴阳相逐,生者止是升阳,其降阳复将何寄?
筮数而论,乾主甲壬而左行,坤主乙癸而右行故阴阳得有升降之义。
阴阳行者真性也。
六位升降者,象数也。
今郑乃执象数以配真性,故言比而理穷,云九六相生了不释十二气所以相通
郑之不思,亦已明矣。
京房六十,准依法推,乃自无差,但律吕所得
或五或六,此一不例也。
而分焉上生,乃复迟内上生盛变,仍复生分居,此二不例也。
妙尽阴阳,其当有以若非深理难求便是传者不习,比敕详求,莫能辨正,聊以馀日,试推其旨,参校旧器,及右夹钟玉律更制新尺,以证分豪,制为四器,名之为通。
四器弦间九尺,临岳高一寸二分黄钟之弦二百七十,丝长九尺以次三分损益其一,以生十二律之弦,丝数及弦长,各以律本所建之月,五行生王终始之音,相次之理,为其名义,名之为通。
通施三弦,传推月气,悉无差舛,即以夹律命之,则还相中
又制为十二笛,以写通声,其夹钟十二调,以饮玉律,又不差异山谦之记云,殿前三钟,悉是周景王所铸无射也。
乐官以今无射新笛饮,不相中,以夷则笛饮,则声合和
端门外钟,亦案其铭题定皆夷则,其西厢一钟天监中移度东,以今笛饮,乃中南吕,验其镌刻乃是太蔟,则下今笛二调,重敕太乐丞宣达,令更推校
钟定有凿处,表里皆然借访旧识乃是宋泰始中使张永凿之,去铜既多,故其调啴下,以推求钟律便可得而见也。
武平中原,使将军陈倾致三钟小大中各一,则今之太极殿前二钟,端门一钟是也
案西钟铭,则云清撞钟,秦无清庙,此周制明矣。
又一铭云,太蔟钟徵,则林钟宫所施也。
京房推用,似有由也。
检题既无秦汉年代,直云夷则大蔟,则非秦汉明矣。
古人性质故作僮仆字,则题而言,弥验非近。
且夫验声改政,则五音六律,非可差舛,工守其音,儒执其文,历年永久,隔而不通无论乐奏,求之多缺,假使具存,亦不可用。
周颂汉歌,各叙功德,岂容复施后王,以滥名实
今率详论,以言所见,并诏百司,以求厥中。
祖冲之所传铜尺,其铭曰,晋泰始十年
中书考古器,揆校今尺,长四分半。
所校古法七品一曰姑洗玉律,二曰小吕玉律,三曰西京铜望臬,四曰金错望臬,五曰铜斛,六曰古钱,七曰建武铜尺
姑洗微强,西京临臬微弱,其馀与此尺同,此尺者,勖新尺也。
今尺者,杜夔尺也。
雷次宗何胤二人钟律图,所载荀勖校量古尺文,与此铭同。
主衣,从上相承有周时铜尺一枚,古玉律八枚,检主衣周尺东昏用为章信,尺不复存。
玉律一口,萧馀定七枚夹钟有昔题刻,乃制为尺,以相参验,取细中黍积次训定今尺最为详密,长祖冲之尺校半分,以新尺制为四器名为通
又依新尺为笛,以命古钟,案刻夷则,以笛命饮和夷则,定合。
武平中原,送浑天仪土圭云是张衡所作。
浑仪铭题是光初四年铸,土圭光初八年作,并是刘曜所制,非张衡(已上四条,并见《隋书·律历志》上。)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