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上疏 南齐 · 崔偃
 出处:全齐文卷二十一
近冒江夏之冤,定承圣诏,已有褒赠,此臣狂疏之罪也。
然臣所以咨问者,不得其实,罪在万没,无所复云。
愚心所恨,非敢以父子之亲,骨肉之间,而侥幸陛下之法,伤至公之义。
诚不晓圣朝所以然之意。
若以狂主虽狂,而实是天子江夏虽贤,实是人臣先臣人臣,逆人君以为不可明诏,得矣。
未审陛下是人臣不?
镇军亦复人臣人君,今之严兵劲卒,方指于象魏者,其故何哉
所不死,苟存视息,非有他故所以皇运开泰申冤魂之枉屈
皇运既已开泰矣,而死于社稷尽忠,反以为贼,臣何用此生陛下世矣。
臣闻王臣之节,竭智尽公,以奉其上。
居股之任者,申理冤滞荐达群贤
凡此众臣夙兴夜寐,心未尝须臾之间而不在公
万物无不得其理,而颂声作焉。
谨案镇军将军臣颖胄,宗室之亲,股肱之重,身有之功,陛下稷、旦之任,中领军臣衍,受帷幄之寄,副宰相之尊。
所以栋梁朝廷社稷之臣天下所当,遑遑匪懈尽忠竭诚,欲使万物得理,而颂声大兴者,岂复宜逾此哉?
同知先臣股肱江夏匡济王室天命未遂,王亡与亡,而不为陛下瞥然一言
知而不言,是不忠之臣,不知而言,乃不智之臣,此而不知,将何所知?
如以江夏心异先臣受制臣力,则江夏同致死毙,听可昏政淫刑,见残无道
江夏之异,以何为明,孔、吕二人,谁以为戮。
手御麾幡,言辄任公同心共志,心若胶漆,而以为异,臣窃惑焉。
以先遣使江夏斩之,则征东之驿,何为见戮?
陛下征东之使,实诈山阳
江夏先臣之请,实谋孔矜。
天命有归故事不遂耳。
夫唯圣人,乃知天命,守忠之臣,唯知尽死,安顾成败
诏称江夏遭时屯故,迹屈行令内恕探情,无玷纯节。
今兹之旨,又何以镇军哉?
臣所言毕矣,乞就汤镬
然臣虽万没,犹愿陛下必申先臣
何则
恻怆而申之,则天下伏
恻怆而申之,天下之人北面而事陛下者,徒以力屈耳。
先臣之忠,有识所知南史之笔,千载可期,亦何陛下屈申而为褒贬
小臣惓惓之愚,为陛下计耳。
臣之所言,非孝于父,实忠于君。
陛下孰察,少留心焉
臣频触宸严,而不彰露所以上封事者,非自为戆地,犹以《春秋》之义有隐讳之意也。
臣虽浅薄
今日之事,斩足断头,残身灭形,何所不能,为陛下耳。
臣闻生人之死肉人之骨,有识之士,未为多感
公听并观,申人之冤,秉德任公理人之屈,则普天之人,争为之死
何则
理之所不可以已也。
陛下若引臣冤,免臣兄之罪,收往失,发恻怆之诏,怀可报之意,则桀之犬实可吠尧,蹠之客实可刺由,又何况由之犬,尧之客。
臣非吝生,实为陛下重此名于天下
已成之基,可惜之宝,莫复是加,寝明寝昌,不可不循,寝微寝灭不可不慎。
陛下熟察详择其衷。
陛下以为疑,镇军未之允决,乞下征东共详可否无以向隅之悲,而伤陛下满堂之乐。
何则
陛下昏主之弟;
江夏昏主之弟,镇军受遗托之恩,先臣顾命之重。
情节无异所为皆同,殊者唯以成败仰资圣朝耳。
不胜愚忠,请使群臣廷辩者,臣乞专令一人,精赐本语
侥幸万一,天听昭然,则轲沈七族,离燔妻子,人以为难,臣岂不(《南齐书·崔慧景传》,偃又上疏,诏报可。寻下狱死。)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