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明帝论书表 陈朝 · 虞和
 出处:全宋文卷五十五
臣闻爻画既肇,文字载兴,六艺归其善,八体宣其妙,厥后群能间出洎乎汉魏钟张擅美,晋末二王称英,羲之书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馀不足存」。
又云:「吾书比之钟张抗行,张草犹当雁行」。
羊欣云:「羲之便是推张不知献之自谓云何」?
又云:「张字不及右军自然不如小王」。
谢安尝闻子敬:「君书何如右军」?
答云:「故当胜」。
云:「物论不尔」。
子敬答曰:「世人那得知」?
古质而今妍,数之常也;
爱妍薄质,人之情也。
张方二王可谓古矣。
岂得无妍质之殊,且二王暮年,皆胜于少,父子之间,又为今古
子敬穷其妍妙,固其宜也
优劣既微,而会美俱深,故同为终古独绝百代楷式
桓玄耽玩不能释手,乃撰二王纸迹,杂有嫌素,正行之尤美者,各为一帙,常置左右,及南奔,虽甚狼狈,犹以自随
擒获之后,莫知所在
刘毅颇尚风流,亦甚爱书倾意搜求
及将败,大有所得
卢循素善尺牍,尤珍名法西南豪士,咸慕其风,人无长幼翕然尚之,家赢金币,竞远寻求于是京师三吴之迹,颇散四方
羲之为会稽献之吴兴,故三吴近地,偏多遗迹也。
又是末年遒美之时,中世宗室王尚多,素嗤贵游不甚爱好朝廷亦不搜求人间所秘,往往不少新渝惠侯,雅所爱重悬金招买不计贵贱,而轻薄之徒,锐意摹学,以屋漏汁,染变纸色加以劳辱,使类久书。
真伪相糅,莫之能别,故惠侯所蓄,多有非真。
招聚既多,时有佳迹,如献之吴兴二笺,足为名法孝武纂集佳书,都鄙士人,多有献奉真伪混杂
谢灵运母刘氏,子敬之甥,故灵运能书,而特多王法
谢病东皋游玩山水守拙乐静,求志林壑造次之遇,遂纡雅顾,预涉泛之游,参文咏之末,其诸佳法,恣意披览
愚好既深,稍有微解,及臣遭遇,曲沾恩诱,渐渍玄猷,朝夕咨训,题勒美恶指示蚩妍点画之情,昭若发蒙
于时圣虑,未存草体,凡诸教令,必应真正,小不在意,则伪谩难识,事事留神,则难为心力
飞龙之始,戚藩告衅,方事经略未遑研习
三年之初,始玩宝迹,既科简旧秘,再诏寻求景和时散失,及乞左右嬖幸者,皆原往罪,兼赐其直。
或有顽愚不敢献书遂失五卷多是戏学。
伏惟陛下,爰凝睿思淹留草法拟效渐妍,赏析弥妙,旬日之间,转求精秘,字之美恶,书之真伪剖判体趣穷微入神机息务闲,从容研究,乃使使三吴荆湘诸境,穷幽测远,鸠集散逸,及群臣所上,数月之间,奇迹云萃,诏臣与前将军巢尚之司徒参军事徐希秀淮南太守孙奉伯科简二王书,评其品题,除猥录美,供御赏玩
遂得游目瑰翰,展好宝法锦质绣章,烂然毕睹。
大凡秘藏所录,钟繇纸书六百九十七字,张芝缣素纸书四千八百二十五字,年代既久,多是简帖张昶缣素纸书四千七十字,毛弘八分缣素书四千五百八十八字,索靖纸书五千七百五十五字,钟会五纸四百六十五字,是高祖秦川所获,以赐永嘉公主,俄为第中所盗,流播始兴
泰始开运,地无遁宝,诏庞沈搜索遂乃得之
又有范仰恒献上张芝缣素书三百九十八字,希世之宝,潜采累纪,隐迹二王,耀美于盛辰,别加缮饰,在新装二王书所录之外由是榻书,悉用薄纸,厚薄不均,辄好绉起,范晔装治卷帖小胜,犹谓不精孝武使徐爰治护随纸长短参差不同,具以数十纸为卷,披视不便不易劳茹,善恶正草,不相分别
今所治缮,悉改其弊,孝武子敬学书戏习十卷为秩,传云戏学而不题
真行章草,杂在一纸,或重作数字,或学前辈名人能书者;
或有聊尔戏书,既不留意,亦殊猥劣,徒闻则录,曾不披简,卷小者数纸,大者数十巨细差悬,不相匹类。
是以裁减,以二丈为度,亦取小王古诗赞论,或草或正,言无次第者,入戏学部,其有恶者,悉皆删去,卷既调均,书又精好
羲之所书紫纸多是少年临川时迹,既不足观,亦无取焉。
榻书用大厚纸,泯若一体同度,剪截皆齐。
补接败字体势不失墨色更明。
凡书虽同在一卷,要有优劣
今此一卷之中,以好者在首下者次之,中者最后所以然者,人之看书,必锐于开卷懈怠于将半,既而略进,次遇中品赏说留连不觉终卷。
旧书目秩无次第,诸秩中各有第一至于第十,脱落散乱卷秩殊等
今各题其卷秩所在,与目相应,虽相涉入,终无杂谬。
又旧以封书纸次相随,草正混糅善恶一贯
今各随其品,不从本封条目纸行,凡最字数,皆使分明一毫靡遗二王缣素珊瑚二秩二十四卷纸书金轴二秩二十四卷,又纸书玳瑁轴五秩五十卷,皆互秩金题玉燮织成带。
又有书扇二秩二卷,又纸书飞白章草二秩十五卷,并栴檀轴。
纸书戏学一秩十二卷玳瑁轴,此皆书之冠冕也。
自此以下,别有三品书,凡五十二秩,五百二十卷
栴檀轴,又羊欣缣素纸书,亦选取其妙者,为十八秩一百八十卷,皆漆轴而已
二王新入书,各装为六秩六十卷,别充备预
其中入品之馀,各有条贯足以声华四万,价轻五都天府名珍盛代之伟宝。
陛下渊昭自天,触理必镜,凡诸思制,莫不妙极,乃诏张永更制御纸,紧洁光丽,辉日夺目,又合秘墨,美殊前后,色如点漆一点竟纸,笔则一二简毫专用白兔大管丰毛,胶漆坚密草书笔悉使长毫,以利纵舍之便,兼使吴兴郡青石圆砚,质滑而停墨,殊胜南方瓦石之器,缣素之工,殆绝于昔。
王僧虔寻得其术,虽不及古,不减家所制。
二王书,献之始学父书正体,乃不相似至于绝笔章草殊相拟类,笔迹流怿,宛转妍媚,乃欲过之
羲之书在始未有奇,殊不胜庾翼郗愔,迨其末年,乃造其极,常以章草庾亮以示叹服,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亡失,常痛妙迹永绝
忽见足下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旧说羲之罢会稽,住蕺山下,一老妪捉十许六角竹扇出市,王聊问一枚几钱,云直二十许,右军取笔书扇,扇为五字,妪大怅惋云「举朝餐,惟仰于此
何乃书」。
王云:「但言王右军书,字索一百」。
入市市人竞市去,姥复以十数扇来请书,王笑不答。
又云,羲之常自书表与穆帝,帝使张翼写效一毫不异,题后答之。
羲之不觉,更详看,乃叹曰:「小人几欲乱真」。
羲之好鹅山阴昙𥗝村有一道士,养好鹅十馀,王清旦乘小船故往,意大愿乐,乃告求市易
道士不与百方譬说不能得。
道士乃言:「性好道久欲河上公老子》,缣素早办,而无人能书府君若能自屈,书《道德经》各两章,便合群以奉」。
羲之便住半日,为写毕,笼鹅而归。
又尝诣一门生家,设佳馔,供亿甚盛,感之,欲以相报
见有一新床几,至滑净,乃书之,草正相半,门生送王归郡,还家,其父已刮尽,生失书,惊懊累日
桓玄爱重书法,每宴集,辄出法书宾客
客有食寒具者,仍以手捉书,大点污
后出法书,辄令客洗手,兼除寒具
子敬常笺与简文十许纸,题最后云:「民此书甚合,愿存之」。
此书为桓玄所宝,高祖后得,以赐王武刚未审何在」?
谢奉起庙,悉用棐材,右军取棐书之满床,收得一大箦。
子敬后往,谢为说右军甚佳,而密已削作数棐板,请子名书之,亦甚合,并珍录。
后孙履,分半与桓玄,用履为扬州主簿,馀一半孙恩会稽,略以入海。
羲之会稽子敬七八岁学书羲之从后掣其笔不脱,叹曰:「此儿书后当有大名」。
子敬出戏,见北馆泥垩白净子敬取帚沾泥汁书方一字观者如市
羲之叹美,问谁所作?
答云七郎
羲之作书亲故云:「子敬飞白有意」。
是因于此壁也。
一好年少故作精白示戒,著诣子敬
子敬便取书之,草正诸体悉备两袖及褾(《御览》作「襟」。)
略周,年少觉王左右凌夺之色,制示戒而走,左右果逐之。
及门外,斗争分裂少年得一袖耳。
子敬吴兴羊欣不疑乌程时年十六,书已有意,为子敬所知
子敬往县,入斋,衣白绢裙昼眠子敬因书其裙幅,及带,觉,欢乐,遂宝之
以上朝廷,中乃零失。
子敬门生,以子敬书种蚕,后人于蚕中寻取纸,大有所得
谢安善书不重子敬,每作好书,必谓被赏,辄题后答之,朝廷秘宝名书久已盈积
太初狂迫,乃欲一时烧除左右怀让者,苦相譬说乃止。
臣见卫恒古来能书人录》一卷,时有不通,今随事改正,并写《诸杂势》一卷,今新装二王镇书定目》各六卷,又《羊欣书目六卷,《钟张书目一卷文字之部备矣
诣省上表,并上录势新书以闻,六年九月中书侍郎虞和(□□□□□□□,又略见《御览》七百四十八,引两条。)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