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三报论(因俗人善恶无见验作。) 东晋 · 释慧远
 出处:全晋文
经说业有三报:一曰见报,二曰生报,三曰后报
见报者,善恶始于此身,即此身受
生报者,来生便受;
后报者,或经二生三生百生千生然后乃受。
之无主,必由于心,心无定司,感事而应。
应有迟速,故报有先后先后虽异,咸随所遇而为对;
对有强弱,故轻重不同,斯乃自然赏罚,三报之大略也。
非夫通才达识,入要之明,罕得其门。
降兹己还,或有始涉大方以先悟为蓍龟博综内籍,反三隅于未闻,师友仁匠,习以移性者,差可得而言。
试论之。
善恶之兴,由其有渐。
渐以之极,则有九品之论。
凡在九品,非其见报之所摄,然则见报绝夫常类可知
类非九品,则非三报之所摄。
何者
利害交于目前,而顿相倾夺神机自运,不待虑而发。
不待虑,则报不旋踵而应,此见报一隅,绝夫九品者也。
三业殊体,自同有定报,定则时来必受,非祈祷之所移,智力之所免也,将推而极之,则义深数广,不可详究,故略而言之。
相参怀佛教者,以有得之世或有积善而殃集,或有凶邪而致庆,此皆见业未就,而前行始应,故曰祯祥遇祸妖孽见福,疑似之嫌,于是乎在。
何以谓之然?
或有欲匡主救时道济生民,拟步高迹,志在立功,而大业中倾天殃顿集;
或有栖迟衡门无闷于世,以安步为舆优游卒岁
或时无妄,运非所遇,世道交沦于其闲习
或有名冠四科,道在入室,全爱体仁,慕上善进德
若斯人也,含冲和而纳疾,履信顺而夭年,此皆立功立德之舛变,疑嫌所以生也。
大义既明,宜寻其对,对各有本,待感而发,逆顺中殊,其揆一耳
何者
倚伏之契,定于在昔冥符告命,潜相回换,故令祸福之气,交谢于六府善恶之报,舛互两行
使事应之际,愚智内惑,谓积善之无庆,积恶之无殃,感神明而悲所遇。
天殃之于善人,咸谓名教之书,无宗于上,遂使大道翳于小成,以正言为善诱,应□求实必至理之无此。
其所由,由世典一生为限不明其外
其外未明,故寻理者自毕于视听之内,此先王民心而通其分,以耳目关键者也。
如今内外之道,以弘教之情,则知理会之必同,不惑众涂而骇其异。
若能览三报以观穷通之分,则尼父之不答仲由颜冉对圣匠而如愚,皆可知矣。
亦有缘起而缘生法,虽预入谛之明,而遗爱未忘,犹以三报为华苑,或跃而未离于渊者也。
此以观,则知有方外之宾,服膺妙法洗心玄门一诣之感,超登上位
如□伦匹宿殃虽积,功不在治,理自安消,非三报之所及
因兹而言,佛经所以越名教、绝九流者,岂不疏神达要陶铸灵丹穷源尽化,镜万象无象者也(《宏明集》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