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大品经序 十六国 · 释僧睿
 出处:全晋文
摩诃般若波罗蜜者,出八地之由路,登十阶龙津也。
渊府不足以尽其深美,故寄大以目之;
水镜未可以喻其澄朗,故假慧以称之;
造尽不足以得其涯极,故借度以明之。
然则功讫有无,度名所以立;
照本静末,慧日以之生;
旷兼无外大称由以起。
三名者,虽义涉有流,而诣得非心;
迹寄有用,而功实非待。
非心故以不住为宗,非待故以无照为本。
本以无照,则凝知于化始;
宗以非心,则忘功于行地
启章玄门以不住为始;
妙归三慧,以无待为终。
假号照其真,应行显其明,无生冲其用,功德旌其深。
大明要终以验始,沤和即始以悟终,荡荡焉!
真可大业者之通涂,毕佛乘者之要轨也。
宝重故防深,功高故校广,嘱累之所以殷勤功德所以屡增,良有以也。
而经来兹土,乃以秦言译之,典谟乖于殊制名实丧于不谨致使求之弥至,而失之弥远顿辔重关,而穷路转广,不遇渊匠,殆将坠矣。
亡师安和尚,凿荒涂以开辙,标玄指性空,落乖踪而直达,殆不以谬文为阂也。
亹亹之功,思过其半,迈之远矣。
鸠摩罗什法师慧心夙悟超拔特诣,天魔干而不能回,渊识难而不能屈,扇龙树遗风,震慧响于此世。
秦王感其来仪时运开其凝滞,以弘始三年岁次星纪冬十二月二十日长安
秦王扣其虚关,匠伯陶其渊致
虚关既开,乃正此文言
渊致既宣,而出其释论。
渭滨祇洹之化,西明如来之心,逍遥集德义之僧,京城溢道咏之音,末法中兴,将始于此乎!
予既知命,遇此真化,敢竭微诚属当译任,执笔之际,三惟亡师五失三不易之诲,则忧惧交怀,惕焉若厉,虽复履薄临深未足喻也。
幸冀宗匠通鉴,文虽左右,而旨不违中,遂谨受案译,敢当此任。
弘始五年岁在癸卯四月二十三日京城之北逍遥园中出此经。
法师手执梵本口宣秦言,两释异音,交辩文旨秦王躬览旧经,验其得失,咨其通途,坦其宗致,与诸宿旧义业沙门释慧恭、僧契、僧迁、宝度、慧精、法钦、道流僧睿、道恢、道标道恒、道悰等五百余人,详其义旨,审其文中然后书之。
其年十二月十五日出尽,校正检括明年四月二十三日乃讫。
文虽粗定,以释论检之,犹多不尽是以随出其论,随而正之。
释论既讫,尔乃文定定之未己,已有写而传者,又有以增损,私以般若波罗蜜为题者,致使文言舛错前后不同,良由后生虚己怀薄,信我情笃故也。
梵本唯《序品》、《阿鞞跋致品》、《魔事品》有名,余者直第其品数而已
法师以名非佛制,唯存《序品》,略其二目,其事数之名,与旧不同者,皆是法师义正之者也。
阴入持等,名与义乖,故随义改之,阴为众,入为处,持为性解脱为皆舍,降入为胜处,间止为念处,意断为正勤,觉意为菩提直行圣道诸如此比,改之甚众。
梵音失者,正之以天竺,秦言谬者,定之字义
不可变者,即而书之,是以异名斌然,梵音殆半,斯实匠者公谨笔受重慎也,幸冀遵实崇本之贤,推而体之,不以文朴见咎,烦异见情也(《释藏迹》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