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安般注序 前秦 · 释道安
 出处:全晋文
安般者,出入也。
道之所寄,无往不因
德之所寓,无往不托
是故安般寄息以成守,四禅寓骸以成定也。
寄息故有六阶之差,寓骸故有四级之别。
阶差者,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
级别者,忘之又忘之,以至于无欲也。
无为无形不因,无欲故无事不适
无形不因,故能开物;
无事不适,故能成务
成务者,即万有而自彼;
开物者,使天下兼忘我也。
彼我双废者,守于唯守也。
修行经以斯二法而成寂,得斯寂者,举足大千震,挥手日月扪,疾吹而铁围飞,微嘘而须弥舞,斯皆乘四禅之妙止,御六息之大辩者也。
夫执寂以御有,崇本以动末,有何难也?
安般十念一,于五根则念根也,故撰法句者,属唯念品也。
汉氏之末,有安世高者,博闻稽古,特专阿毗昙学,其所出经,禅数最悉,此经其所译也。
兹乃趣道之要径,何莫由斯道也?
魏初康会为之注义,义或隐而未显者,安窃不自量,敢因前人,为解其下,庶欲蚊翮以助随蓝,雾润以增巨壑(《释藏迹》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