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桑梓敬议 西晋 · 盛彦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一
见今编户之人,本或侨寓则不所居之国,修拜揖之敬。
先人旧壤,追为尽礼
愚怀浅短,良有疑焉。
夫人繁衍,宗流遐大;
根生一胄,枝播万绪
故繁旷之枝异统,则圣人检之以礼宪
万条之流难纪,故王者制之以境域
是以古人当其理也,则居有常邑,仕有定邦。
爰及六国
至于末代,全固之业倾,瓜分之务起,农夫不得安其畔,爵士不得报其禄。
孔子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是为离旧适新之制,背否向泰之文,于斯尚矣。
盖离旧以其无道,适新以其宜宗,背否以其多难,向泰以其可安。
可安则播殖于其野,宜宗则振缨于其朝,在家人理足,在官臣道备。
人臣义同,而彼此敬异,余窃惑之。
孔子宋人也。
上自孔父,逮于弗父何,并服事宋,仕有代禄。
至于仲尼道崇阙里,乃为鲁人矣。
而《春秋》之作,内鲁外宋,讳我过,彰彼恶,以此徵之,断可识矣。
而观今日侨居之族,其先人始不出是国,枝叶播越,居之数代,公实编户而私则寓客营家号为借壤进官则名曰寄通,高容雅步不为有降。
一身居之,尚在难安,或父兄相承尊长相袭,近经数代,远或累叶
学道讲义,习人之礼;
乡举里选假人之评;
居人之境以繁我条,乘人之贷以济我生由人之位以光我属;
恃人之宠以辉我业。
朝廷祖考之所阶,山陵神灵之所凭。
昔人召伯之爱,尚敬甘棠之木,况父母之所始卒,而不知加尊,推之于心,岂道训之谓哉!
今人追尊旧壤,虽远而为之敬者何也?
犹以有先业坟柏之故茔,曩代桑梓旧业耳。
宗庙迭毁,礼有降杀尊亲之至,父祖而已自此以上,情轻服简。
大夫及士,祭极三代明恩由近始,礼以远降也。
今远祢之隳馆,何若近祖之见庐?
迭毁坟柏何若祭祀之封𡑞,曩代之官府,何若父兄朝廷
先业囿苑何若今日丘园
古人有「维桑与梓,必恭敬止」之文,所谓桑梓,宜以父祖为断,旧壤不复相由。
人无二主,官无两统。
愚谓宜为所寓之主以崇公敬,为先人本邦私敬而已散手而跪,捧袖而揖,以示存旧过厚之义也(《通典》六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