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嵇叔夜难宅无吉凶摄生论 西晋 · 张邈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五
《易》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孝经》曰:「为之宗庙,以鬼享之」。
其立本有如此者。
子贡称:「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
仲田问神,而夫子不答。
其抑末有如彼者。
是何也?
兹所谓明有礼乐,幽有鬼神;
人谋鬼谋,以成天下之亹亹也。
是以墨翟著《明鬼》之篇,董无心设难墨之说。
二贤之言,俱不免于殊途而两惑。
是何也?
夫甚有之则愚,甚无之则诞。
故三子者,皆偏辞也。
子之言神,将为彼邪?
唯吾亦不敢明也。
私神立,则公神废;
邪忌设,则正忌丧;
宅墓占,则家道苦;
背向繁,则妖心兴。
子之言神,其为此乎?
则唯吾之所疾急也。
苟大获其类,不患微细,是以见瓶冰而知天下之寒,察旋机而得日月之动。
足下细蚕种之说,因忽而不察;
是噎溺未知所在,亦莫辨有舟稼也。
夫命者,所禀之分也;
信顺者,成命之理也。
故曰「君子修身以俟命」,「知命者不立于岩墙之下」。
何者?
夭遂之实也。
犹食非命,而命必胥食,故然矣。
若吾论曰:居怠行逆,不能令彭祖夭;
则足下举信顺之难,是也。
论之所说,信顺既修,则宅葬无贵。
故辟之寿宫无益殇子耳。
足下不云殇子以宅延,彭祖亦以宅寿。
寿夭之说,使之灼然,若信顺之遂期,怠逆之夭性;
而徒曰天下或有能说之者。
子而不言,谁与能之?
夫多食伤性,良药已病,相之所一也。
诬彼实此,非所以相证也。
夫寿夭不可求之宅,而得之和。
故论有不知之□,足下忘于意而责于文,抑不本矣,难曰:唐虞之世,命何同延?
长平之卒,命何同短?
今论命者,当辨有无,无疑众寡也。
苟一人有命,千万皆一也。
若使此不得系命,将系宅邪?
则唐虞之世,宅何同吉?
长平之卒,居何同凶?
亦复吾之所疑也。
难曰:事之在外而能为害者,不以数心,单豹恃内而有虎。
案足下之言,是豹忘所宜惧与惧所宜忘,故张毅修表,亦有内热之祸。
虽内外不同,钧其非和,一曙失之,终身弗夏:是亦虎随其后矣。
夫谨于邪者慢于正,详于宅者略于和。
走以为先,亦非齐于所称也。
今足下广之望之久矣。
元亨利贞,卜之吉繇;
隆准龙颜,公侯之相者,以其数所遇而形自然,不可为也。
使准颜可假,则无相;
繇吉可为,则无卜矣。
今设为吉宅而幸福报,譬之无以异假颜准而望公侯也。
是以子阳镂掌,巨君运魁,咸无益于败亡。
故吾以无故而居者可占,何惑象数之理也?
设吉而后居者不可,则何假为之说也。
然则非宅制人,人实征宅邪,其无宅也?
似未思其本耳。
猎夫从林,其所遇者或禽或虎。
遇禽所吉,遇虎所凶而虎也,善卜可以知之耳。
是故知吉凶,非为吉凶也。
故其称曰「无远近幽深,遂知来物」。
不曰「遂为来物」矣。
然亦卜之尽,盖理所以成相命者。
至乎卜世与年,则无益于周录矣。
若地之吉凶,有虎禽之类;
然此地苟恶,则当所往皆凶。
不得以西东有异,背向不同,宫姓无害,商则为灾。
福德则吉至,刑祸则凶来也。
故《诗》云:「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古之营居,宗庙为先,厩库次之,居室为后,缘人理以从事
以此议之,既知无太岁刑德也。
若修古无违,亦宜吾伦。
如无所不知谁从?
难曰:不谓吉宅能独成福,犹夫良农,既怀善艺,又择沃土,复加耘耔,乃有盈仓之报。
此言当哉!
诚三者能,则农事毕矣。
若或尽以邪用,求之于虚,则宋人所谓子助苗长,败农之道也。
今以冢宅喻此,宜何比邪?
为树艺乎?
为耘耔也?
若三者有此,则请事后说;
若其无征,则愈见其诬矣。
今卜相有征如彼,冢宅无验如此,非所以相半也。
案《书》:周公有请命之事,仲尼非子路之祷。
今钧圣而钧疾,何是非不同也?
故知臣子之心,尽斯心而已,所谓」礼为情貌者」。
故于臣弟,则周公请命;
亲其身,则尼父不祷。
足下图宅,将为礼也?
其为实也?
为礼则事异于古,为实则未闻显理
如是未得,吾所以为遗,而足下失所愿矣。
至于时日,先王所以诫不怠而劝从事耳。
俗之时日,顺妖忌而逆事理;
时名虽同,其用适反。
以三贤校君,愈见其合,未知所异也。
难曰:智之所知,未若所不知者众;
此较通世之常滞也。
然智所不知,不可以妄求;
智所能知,恶其以学哉?
故古之君子,修身择术,成性存存,自尽焉而已矣。
今据足下所言,在所知邪?
则可辨也。
所不知邪?
则妄求也。
二者宜有一于此矣。
夫小知不及大知。
故乃反于有;
无为有者,亦蟪蛄矣。
子尤吾之验于所齐,吾亦惧子游非其域,傥有忘归之累也(《嵇中散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