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老聃大贤 东晋 · 孙盛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三
顷获闲居,复伸所咏。
先哲玄微,考大贤灵术
详观风流究览行止高下之辨,殆可仿佛
大圣乘时故迹浪于所困;
大贤次微,故与大圣舒卷
所因不同故有揖让干戈,迹乖次微道亚,故行藏之轨莫异。
亦有龙虎之从风云形声之会影响,理固自然,非召之也。
是故箕文同兆,元吉虎兕之吻;
颜、孔俱否,逍遥于匡陈之间。
唐尧则天翼其化;
汤武革命赞其功。
由斯以言,用舍影响之论,惟我与尔之谈,岂不信哉!
何者
大贤庶几观象知器,预袭吉凶是以运形斯同,御治因应对接群方,终保元吉穷通滞碍,其揆一也。
但钦乐易有待而享,冥而不能冥,悦寂而不能寂,以此优劣耳。
至于中贤第三之人,去贤有间,故冥体之道未尽自然运用自不得玄同
希古存胜,高想顿足仰慕淳风,专咏至虚
故有栖峙林壑,若之伦者;
言行抗辔,如老鼓之徒者,亦非故然,理自然也。
夫形躁好静,质柔爱刚,读所常习,愒所希闻,世俗之常也。
是以见偏抗之辞,不复因应之适,睹矫诳之论,不复过直之失耳。
老子之作,与圣教同者,是代大匠骈拇咬指之喻;
其诡乎圣教者,是远救世之宜,违明道若昧之义也。
六经何尝虚静之训、谦冲之诲哉?
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寻斯旨也,则老彭之道,以笼罩圣教之内矣,且指说二事而已非实言也。
何以明之?
圣人渊寂,何不好哉?
三皇五帝已下,靡不制作
是故《易》象经坟,烂然炳著栋宇衣裳与时而兴,安在述而不作乎?
故《易》曰:「圣人作而万物睹」,斯言之证,盖指说老彭之德,有以仿佛类已形迹处所耳,亦犹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亦耻之,岂若于吾言所不相体之至也?
且颜、孔不以导养为事,而老鼓养之
同乎斯人,而老彭异之。
凡斯数者,非不亚圣之迹,而又其书往往矛盾,粗列如左:大雅缙绅,幸祛其弊。
盛又不达老聘轻举之旨,为欲著训戎狄宣导殊俗乎!
若欲宣导殊类,则左衽玄化之所,孤游嘉遁之举,诸夏陵迟敷训所先,圣人之教,自近及远,未有辀张避险,如此之游也。
若惧祸避地,则圣门可隐,商朝鲁邦有无如者矣。
苟得其道,则游刃有余触地元吉,何违天心于戎貊
不能然者,得无庶于朝隐神仙之徒乎?
裴逸民作《崇有》《贵无二论时谈者或以为不达虚胜道者,或以为矫时流遁者,余以为「尚无」既失之矣,「崇有」亦未为得也
道之为物,唯恍与惚,因应无方,唯变所适
澄渟之时,则司契垂拱
遇万动之化,则形体勃兴
是以洞鉴虽同,有无之教异陈,圣致虽一,而称谓名殊,自唐虞不希结绳汤武不拟揖让,夫岂异哉?
时运故也。
伯阳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逸民欲执今之有,以绝古之风:吾故以为彼二子者,不达圆化之道,各矜其一方者耳(《广弘明集》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