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桓子新论:祛蔽 其六 东汉初 · 桓谭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四
余尝过故陈令同二房,见其读《老子》书,言「老子恬淡养性,致寿数百岁
今行其道,宁能延年却老乎」?
余应之曰:「虽同形名,而质性才干乃各异度,有强弱坚脆之恣焉,爱养适用之,直差愈耳。
譬犹衣履器物爱之则完,全之久」。
余见其旁有麻烛,而灺垂一尺所,则因以喻事。
言「精神形体,这然烛矣。
如善扶持,随火而侧之,可毋灭而竟烛。
烛无,火亦不能独行虚空,又不能后然其灺。
犹人耆老,齿堕发白肌肉枯腊,而精神弗为之能润泽
内外周遍而死,如火烛之俱尽矣。
人之遭邪伤病,而不遇供养良医者,或强死,死则肌肉筋骨常若火之倾刺风而不获救护,亦道灭,则肤余干长焉余尝夜坐内中,然麻烛,烛半压欲灭,即自日敕视,见其皮有剥釳,乃扶持转侧,火遂度而复。
则维人身或有亏剥,剧能养慎善持,亦可以得度
又人莫能识其始生时,则老亦死不当自知
古昔平和之世,人物美盛而生,皆坚强老寿,咸百年左右乃死,死时忽如卧出者,犹果物谷实,久老则自堕落矣
后世衰薄恶气,娶嫁又不时勤苦过度是以生子皆俱伤,而筋骨血气充强,故多凶短折中年夭卒。
其遇病或疾痛恻怛然后中绝,故咨嗟赠恶,以死为大故
齐景公美其国,嘉其乐,云:『使古而无死何若』?
晏子曰:『上帝以人之殁为善仁者息焉,不仁者如焉』。
不思勉广日学自通,以趋立身扬名,如但贪利长生,多求延寿益年,则惑之不解者也」。
或难曰:「以烛火形神恐似而非焉。
今人肌肤时剥伤而自愈者,血气通行也。
蒸烛缺伤,虽有火居之,不能复全。
是以神气生长,如火烛不能自补完,盖其所以为异也,而何欲同之」?
应曰:「火则从一端起,而人神气则于体,当从内稍出合于外,若由外腠达于内,故未必由端往也
譬由炭火之燃赤,如水过渡之,亦小灭,然复生焉。
与人血气生长肌肉等,顾其终极,或为炙,或为灺耳。
曷为不可以喻哉」!
余后与刘伯师夜燃脂火坐语灯中脂索而炷樵秃,将灭息,则以示晓伯师,言人衰老亦如彼秃灯矣(《御览》八百七十作「秃炷矣」)
为言前燃麻烛事。
伯师曰:「灯烛尽,当益其脂,易其烛。
老衰亦如彼自蹶续」。
余应曰:「人既禀形而立,犹彼持灯一烛,及其尽极,安能自尽易?
尽易之乃在人。
人之蹶傥亦在天,天或能为他。
肌骨血气充强,则形神枝而久生,恶则绝伤,犹火之脂烛多少长短迟速矣。
灯烛自尽易以不能,但促敛旁脂以染渍其头,转侧蒸干,使火得安居,则皆复明焉。
及本尽者,亦无以燃。
今人养性,或能使堕齿复生白发更黑,肌颜光泽,如彼促脂转烛者,至寿极亦独死耳。
明者知其难求,故不以自劳
愚者欺或,而冀获尽脂易烛之力,故汲汲不息
草木五谷,以阴阳气生于土,及其长大成实,实复入而后能生。
犹人禽兽昆虫,皆以雄雌交接相生
生之有长,长之有老,老之有死,若四时代谢矣。
而欲变易其性,求为异道,惑之不解者也(《弘明集》五,又略见《御览》八百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