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亡论 西晋 · 陆机
 出处:全晋文、文选卷五十三
三方之王也,人据中夏汉氏岷益,吴制荆扬而奄交广。
曹氏虽功济诸华,虐亦深矣,其民怨矣。
刘公因险以饰智,功已薄矣,其俗陋矣。
夫吴,桓王基之以武,太祖成之以德,聪明睿达懿度弘远矣。
求贤不及恤民稚子
接士尽盛德之容,亲仁丹府之爱。
吕蒙戎行,识潘浚系虏
推诚信士不恤人之我欺
量能授器不患权之我逼。
执鞭鞠躬,以重陆公之威;
悉委武卫,以济周瑜之师。
卑宫菲食,以丰功臣之赏;
披怀虚己,以纳谟士之算。
鲁肃一面自托士燮险而致命
高张公之德,而省游田之娱;
诸葛之言,而割情欲之欢。
感陆公之规,而除刑法之烦;
刘基之议,而作三爵之誓。
屏气跼蹐,以伺子明之疾;
分滋损甘,以育凌统之孤。
登坛慷慨,归鲁子之功;
削投恶言,信子瑜之节。
是以忠臣竞尽其谟,志士
洪规远略,固不厌区区者也。
百官苟合庶务未遑
初都建业,群臣请备礼秩,天子辞而不许,曰:「天下其谓朕何」?
宫室舆服慊如也。
爰及中叶天人之分既定百度之缺粗脩,虽醲化懿纲,未齿上代,抑其体国经邦之具,亦足以为政矣。
地方万里带甲将百万,其野沃,其兵练,其器利,其财丰。
东负沧海西阻险塞长江制其区宇,峻山带封域
国家之利,未巨有弘于兹者矣。
借使中才守之以道,善人御之有术敦率遗典勤民谨政,循定策守常险,则可以长世永年未有危亡之患也。
或曰:吴蜀唇齿之国,蜀灭则吴亡,理则然矣。
夫蜀,盖藩援与国,而非吴人存亡也。
何则
郊境之接,重山积险,陆无长毂之径;
川阨流迅,水有惊波之艰。
虽有锐师百万,启行不过千夫
舳舻千里前驱不过百舰
故刘氏之伐,陆公喻之长蛇,其势然也。
昔蜀之初亡,朝臣异谋,或欲积石以险其流,或欲机械以御其变。
天子群议而咨之大司马陆公,公以四渎天地所以节宣其气,固无可遏之理,而机械彼我之所共,彼若弃长技以就所屈,即荆杨而争舟楫之用,是天赞我也。
谨守峡口,以待禽耳。
步阐之乱,凭宝城以延强寇以诱群蛮。
于时大邦之众,云翔电发悬旌江介筑垒遵渚襟带要害,以止吴人之西。
巴汉舟师沿江东下
陆公以偏师三万,北据东坑深沟高垒案甲养威
反虏踠迹待戮,而不敢北窥生路,彊寇败绩宵遁丧师太半
分命锐师五千,西御水军东西同捷献俘万计
信哉,贤人之谋,岂欺我哉!
自是烽燧罕警,封域寡虞
陆公殁而潜谋兆,吴衅深而六师骇。
太康之役,众未盛乎曩日之师;
广州之乱,祸有愈乎向时之难。
邦家颠覆宗庙为墟。
呜呼
人之云亡邦国殄瘁不其然与?
易曰:「汤武革命,顺乎天」。
玄曰:「乱不极则治不形」。
言帝王因天时也。
古人有言曰:「天时不如地利」。
易曰:「王侯设险,以守其国」。
为国恃险也。
又曰:「地利不如人和」。
在德不在险」。
守险由人也。
吴之兴也,参而由焉,孙卿所谓合其参者也。
及其亡也,恃险而已,又孙卿所谓舍其参者也。
四州之萌非无众也,大江南非乏俊也,山川险易守也,劲利器易用也,先政之策易循也。
不兴而祸遘者,何哉
所以之者失也。
是故先生达经国之长规,审存亡至数
谦己以安百姓敦惠以致人和
宽冲以诱俊乂之谋,慈和以结士民之爱。
是以安也,则黎元与之同庆
及其危也,则兆庶与之共患
安与众同庆,则其危不可得也;
危与下共患,则其难不足恤也。
夫然,故能保其社稷,而固其土宇麦秀无悲殷之思,黍离无悯周之感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