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金华洞人物古迹记 宋末元初 · 谢翱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四三、《金华文徵》卷五、《名山胜概记》卷二○、《古今?名山记》卷一○
金华洞去县三十里,洞有三:道赤松东西鹿田上而下,远望若建瓴水,及至,复平夷无他险。
道北山田上下,气喘喘不暇息,然亦不觉劳苦。
下洞之右为亭,亭上望洞口若铁瓮,石上青黑,洞内外分为两。
铁瓮入,可坐数百人,有穴如蟆颐,水出,自颐入地中下山,复不知何处。
由颐入,卧小舟,僮仆篝火,传舟进至岸,寥泬空廓,行帆帆有声。
由右转左,复从颐出洞外。
洞外二百步至中洞口,自洞口束炬回旋入地底,一出。
出良久有二里,至上洞
上洞分左右为两,变怪开阖,为体各不同,而天地、山海,人物之类最多。
归而以其类识之,总六十有四,并十二而五,得五十七。
为仙人藏身处一,石黄色,亘地,在外洞右;
为道人比肩而立各一,在外洞上顶;
旁为大士垂珠缨络箕踞而坐者一,在石之右。
凡为人之类四,而形影小大有不犯焉。
碧桃,枝实累累垂下者一处,在于外洞顶;
右为石笋,拔地而玉立者一;
斜立苍紫而迸于地者一,在洞中水帘后。
凡为植物之类三,而苞萌蕡实有不犯焉。
为苍龙首尾相应者一,在外洞;
左右对为龙角鬣尾及爪痕如玉者各一,在内洞右;
为苍白两龙,鳞鬣欲夹石梁飞度者一,在上洞左角;
为右黑笼而白蛇自背绕其胁者一;
为蟾蜍三足一,在石门限北;
为游鱼布影于石者一,在外洞顶西北;
为虾蟆匝地者一,在蟆颐蓄水旁;
为石蜂窠房牖如缀者一,在虾蟆石上顶;
为石狮子、为石虎而踞者各一,在雪山前;
为大小象脚大二小一,在内石转左。
凡为山海奇怪之物总十有四,离而为二十有一,而鳞介羽毛飞走有不犯焉。
前后雪山一,在上洞
为云霞五色二,在霜石上;
稍西及上洞右为仙人望月者一,在蟆颐受日处;
正圆如三五夜,为日影射石壁类月光在地者一处,在上洞石之左;
为北斗七星窠一,在外洞外之左。
凡为在天垂象之类九,不犯二三焉。
天涯海角各一,在下洞内右;
滑台一,在内之左;
为石纹细涌如水波浪痕者二,在下右上左;
为仙人种玉田者一,在下左,丘亩步角可数;
为天池一,在上洞天扉下;
石井一,在上右角下,皆深黑,莫测所穷。
凡为在地之类八,不犯一二焉。
石门限、溜室、窗棂各一,在石限内;
石柱一,在大小象脚外;
石室一,在水帘石笋后。
水落沙石,盛之辄渗下不溢。
帘后束炬可立,先出者视互出入者与束炬立帘后者若神人然。
为石梁一,在天池左,可数十丈;
为天扉中拆日光射其内者一,从洞背寻拆处复不可见。
凡为栋宇之类七,而求其犯者无一焉。
石钟鼓,自洞顶悬而虚其下,而声各如其所名者一,在仙笠东;
为仙笠一,在鼓西;
为笔格而山立者一;
为砚滴石穿溜,若引蚁钻珠,而洞顶滴泉正当其处一,与笔格自为左右;
悬钟宝盖,类云气结而天花雨者一,在钟鼓南;
为天人挂衣痕蹙蹙如新者一,在石床右;
石床一,在衣左;
为小挂衣一,在外洞黄石上侧;
水帘飞空而下,类珠碧缀成者一,在中洞旋石中;
为小悬钟二,在中洞及上左。
凡为器玩之物十有二,而求其犯者无一焉。
余尝喜独行山水间,遇古迹奇玩见于外,有过此无不及者;
至内观若神犀宝鼎、烛影图物、罔两、天地山海之藏,皆莫得逃其状,此为尤绝。
友人方君凤既集为行纪,志所变怪,先后有差。
余尝欲与善画者日夜相对,盘礴其下,写为图,分合数面,求书尾于山林畸人静者传之,后数百年以为希世之宝,而力有未能,辄叙其槩而为之记。
凡以昔之得游而观者数千百年,既不可知其人而往矣;
后之欲图而观者数千百年,岂无有与我同志者,其于此庶乎其有考也。
岁屠维赤奋若,月孟陬谢翱记。
按:《晞发集》卷八。又见《睦州古迹记》(宛委山堂说郛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