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百丈溪书院 南宋 · 何梦桂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九六、《潜斋集》卷九
百丈山唐昌之巨镇也。
图志,尧之时洚水怀襄,此山浸不没者馀百丈,因以名。
水源山趾,其委流成溪,亦以百丈名,宗所从出也。
溪流为书院,所以居其胜也。
书院主者谁,盖乡人士陈氏子斗龙始作也。
斗龙南仲好学读书要不为时世习所变者。
一日远来乞记,曰:「书院,吾私塾也,吾将与乡邑同志于此讲习焉。
临此溪以挹注此水,犹《易》丽泽兑以朋友讲习也。
先君子玉岩师承叶平岩先生采平岩晦庵朱夫子高弟果斋李方子门人,其渊源讲习有自来矣。
书院之作,所以先志也」。
余闻其言而嘉之,作而言曰:子读书百丈溪上,亦尝观于水乎?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
何取于水也?
有道存焉。
道在天地,往过来续,未尝俄顷或息也,惟水亦然
其源涓涓,其流渊渊,疏涧浚川,汇之江而注之海浩浩乎其潏涌而洄漩
故观道者近于观水也。
天开地辟人物万殊受形于是间,蠕者动者、肖者翘者、信者屈者、行者息者、生者死者、荣者瘁者,日夜相代乎吾前,而莫知其所底极者,是孰使之然哉?
包牺氏以传之尧,尧以传舜,舜以传文、武周公周公孔子孔子曾子子思孟子其所传者又果何物哉?
唐虞揖逊天下,殷周以征伐家天下,虽其事不同,而同于行道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虽其教不同,而同于明道
在国为学在家为塾,名虽异而道则一矣。
诗书礼乐以探其理,由射御书数服习其艺,学者所以此道也。
上下数千百世,其间万变不齐,而其三纲五常大经大法流行宇宙,民不胥为禽兽者,其必有故也。
道原于天,人原于道,圆颅方趾,均受此以生。
亘古迄今,人之生未始一日息,而道固与之俱生而不息
使道不可见,则生人之类灭矣。
道者与人为体,而人者与道为用者也。
夫道大包天地,细入芒芴,而其著惟存乎人而已
得乎此者圣人、为贤人吉人,失乎此者众人、为愚人凶人
是人也,而其或为此,或为彼者,得失之异然也。
人能反而求诸道,则道固在人而不在他也。
子思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远人不可以为道
子其藏于斯,修于斯,游且息于斯,苟于夫人日用之间瞻前忽后无往而不见道,则其动静语默亦无往而不与道俱矣。
他日浴而风,雩舞而咏归乐趣不在沂滨,而在此溪之上矣,千载而下曾点将郁有生气
书院成,为堂奉祀先圣,以群贤从,释奠菜如常仪
东偏为室,祀果斋平岩其先玉岩
玉岩天泽字泽民,尝领乡郡荐。
弓冶有子,其不坠先业固宜,遂为记。
大德庚子夏五既望,某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