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通鉴前编后序 宋末元初 · 金履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五四、《仁山文集》卷一、《金华文徵》卷三
右,《通鉴前编》,起帝尧元载甲辰,止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凡千九百五十年,通为十八卷二帝三王之事粗见首尾
大抵出于《尚书》诸经者,为可考信
其出于子史杂书者,不失诞妄,则失之浅陋
盖其智不足以圣人,而流俗传闻其高既以圣人绝世拔出,而大道绝出事物常情之表,故其说失之诞妄
下者则又以世俗之腹量圣人之心,故其说又失之浅陋
惟《尚书》之仅存者,于今帝王全书
刘道原《外纪》之作,《尚书不入,虽曰遵经避圣,然帝王之事,舍《尚书》则诸家稗官小说之流耳。
不敢从《外纪》之例,而从胡氏《大纪》之例焉。
顾《尚书一经,诸儒解者虽已精详,但似未尝潜泳反覆,以推篇章之全意,而句解字释,意或不属
履祥因为注释章旨随意所到,虽不能详,然圣经篇章圣人体用似或得之
至于子史杂书不弃者,则以古今共传不可尽废。
帝王世远,谈者日稀,礼失求诸野,此犹不愈于野乎?
故存其近似,削其诞浅,或加之辨释焉。
但惟此编本名年表,惟当于书史上阑之外表著其年,而附證于章后尔。
编年表,例须表题,或嫌于《春秋纲目》之例,然所用者既《史记年表之法,而所表题又《书经本语之文,虽间或增损君子监其非僭可也
周平王以后,《春秋》自有全书,但左氏收拾国史以翼经,事于隐公之篇多误,于庄公之篇多缺,其间亦多有所遗
如楚、随所以争,起于请爵管仲所以伯,本于内政
皆略不书甚而孔子出处述作,亦俱不书焉。
以其书主于解经,而其事或具于外传诸史
秦誓》之作,在于封殽尸之后,传既不及,而《书》序又谬其时
卫辄父子争国夫子自楚反陈,久之至卫,明年即反鲁,而记者多谓夫子久于在卫。
履祥所编,欲止平王
诸若此类不可不辨。
获麟以后,事多亡逸,欲备古今,以接《通鉴》,则于《春秋所不能避,亦不敢尽入也。
春秋一书,固圣人晚年哀痛之意,然孔子无位典册不备未必尽得周史,因见宗鲁一国之策,多违旧章,就加笔削,以示大法,其馀多旧史不尽改也。
则其岁月名号改以从周未必圣人之意;
况又自有《皇极经世》之例,遂并论次,以接《通鉴》焉。
呜呼
荀悦汉纪》申监之书,志在献替,而遭值建安之季;
王仲淹续经之作,疾病而闻江都之变,泫然流涕曰:「生民厌乱久矣,天其或者将启之运,而吾不与焉则命也」。
履祥末学,非二公比,而其生不辰,罹此百忧其所拳拳缀辑者,特不为忧悴废业耳,覆酱瓿可知也。
刘道原《外纪后序》伤于废疾,愚尝三复其辞而深悲之,孰知吾之所悲,又有大于道原者耶?
幸而天运循环无往不复圣贤有作,必有复兴三代唐虞之治于千戴之下者区区此编之所望也。
时上章执徐之岁冬至之日金履祥后序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