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人臣进退之义策 南宋 · 吴昂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四九、《精选皇宋策学绳尺》卷九
问:未仕者言出处,已仕者言进退,昔有是言矣。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出处说也;
官守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进退说也。
出处之与进退,同欤否欤?
吾侪皆未仕,若未暇议及进退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进以礼,退以义,吾闻此于孟子矣。
礼主辞逊义主断制
三揖而进,礼也;
一辞而退,义也。
何其进之难、退之易欤!
参之孔孟,乃有不然者。
女乐之受,三日不朝,去之可也迟迟吾行,何欤?
千里见王不遇故去穷日之力亦可也,三宿出昼亦何欤?
天下之理,不进不退,无中间立得底道理圣贤奚为若是欤?
士自一命以上,即有进义之义,况等而上之,为台谏,为给舍,为侍从天子之所尊礼朝廷之所崇重,设有不得其职,不得其言,去之是欤?
留之是欤?
有以赂权近而宰相者,诏且下,给事亟取笔减宰相字。
或谓不可涂,敕不可批。
不涂不批,则听纳赂者坐庙堂欤?
有善财计,献羡馀,而时君欲相之者谏省乃欲裂白麻而哭之。
或谓白麻非可裂之物,王庭非可哭之地。
不哭不裂,则听钩钜秉钧衡欤?
二臣之言得行耳,否则其遂已欤否欤?
共惟国朝尊隆大臣之体,培固言者之气,道相并行而不相悖,盖三百年于此矣。
或谓治平溯而至建隆,大臣往往言者而去;
治平沿而至宣和言者往往大臣而逐。
言者而去大臣,似伤国体,而治日益以盛,何欤?
大臣而逐言者,似重相权,而治日以非,何欤?
有为御史者,曰若人为相,当毁白麻,彼闻之逡巡而去,果何以得此欤?
有为中丞者,曰某出兵伍,不堪执政,言亦切矣,然枢是之命,乍寝复行,此岂劣于彼欤?
陈执中不由科第而至相,或议其不可,言一不行相与求去,其知避就者欤?
王安石以时名而参大政或者斥其不情,亦可谓先见也矣,然对仗之弹不售,何迟回而后去欤?
皇上慨念勋劳不遗故旧,或正右揆之席,或并宥密之庭,当欤否欤,吾侪所不敢知也。
得之道路,则论思者言焉,封驳者亦言焉;
造命令者言焉,侍言动者亦言焉;
风宪司谏诤者,或谓亦将有言不及言焉。
使言之是而从之,则言者可以留;
使言之非而违之,则言者可以去。
半年矣,是非进退,漠无定论,何欤?
逐谏者至十八疏,逐沆者至十七章,逐确者至数十奏甚至射马擒王,不夺老蔡之相而不止,是好言欤?
抑势不容已欤?
参之于今毋乃费辞欤?
朝阳之凤一鸣抱叶之蝉随息,其视不言毋乃百步五十步欤?
无谓不言或者夷简故习欤?
夫势之尚可也则不容言,势之必不可言也则不容不去,今其可言欤?
不可言欤?
梁适之相,攻之者三人罢,而三人者亦斥。
是时如孙、如蔡、如胡,相继为之乞留,是立党欤?
抑为大体恤欤?
近者三谏宪之出,固未必为此也,亦未必不为此也。
之者谁欤
辩之谁欤
援焉未必力,辩焉未必白,抑亦调停和解之类欤?
西府本兵毅然自任,姑寘勿论可也故乡归锦,能保其终不幡然欤?
可言可默之势,决宜进宜退之机,此其时其时欤?
否则姑俟其来而徐为之图欤?
否则欲自附于孔孟迟迟三宿之义欤?
吾侪身游乡校不无议政之责,使易地而处诸贤之地,不知孔孟之言宜何所师,我朝先正何所法?
相与索言之,毋但曰未仕者不当进退
敢问
语默中变之理,进退无两立之势。
语默士君子立身大方,而事君之大义也,况为天子从臣负天下重望者,容或未知于此乎!
有如前旒简知,右辖申命,以霍光忠勇可属而未免不学之讥,以周勃重厚可托而或者有少文之议。
于斯时也,职论思者言焉,司封驳者言焉,造命令、侍言动者莫不有言焉。
二三君子之心,吾固知其以语自任,而以退自处矣。
然而语与默常相倚伏也,进与退常相角敌也。
使吾而不当语欤,则虽默可也
吾既当从事于语矣,则是不当默也。
今也朝阳之凤,一鸣未几寒露之蝉,三缄已甚,殆非所二三君子之以语自任者也。
使彼而不求进焉,则吾不退可也
既有意于进矣,则吾亦不容不退也。
今也东山趣觐,归衮有期北阙辞荣拂衣无日,殆非所望于二三君子之以退自处者也。
呜呼
以前言之则似乎忠,以后言之则似乎佞,由初观之则近于勇,由终观之则近于懦。
若曰圣策先定,吾复何言,则奚不去乎?
若又曰,上恩未报,吾不忍去,则奚不言乎?
不去则必言,不言则必去,二者必居一于此矣。
不能言,又不能去,不知二三君子平日讲贯语默进退者,果何事耶?
是必有以处此矣。
皇上图任共政嘉赖有功,召还元勋,晋居次揆,具视韩绛抚帅河东,即军中锡命张浚董戎江上还辇下以疏恩者,同一辙也。
愚意在廷之臣,不作圣德诗,则进贤臣颂,必无敢异议者。
而且扇惑上于婉奏,星履或形于戆言,或闻翰苑抗辞,或见经帷讽谏谟谋裨帝右,风采朝端诸君可谓能语而不能默者矣。
麻制扬廷,班著寥落侍从台谏,殆若晨星,锋居在道缙绅忧疑踌蹰彷徨,莫有固志一身似叶高名重于山,诸君子似能以进为退者矣。
李藩之涂敕虽切,竟无损王谔平章
阳城之毁麻虽忠,竟难夺延龄相位
锦衣还里,踪迹可疑
绣衮归朝眷宠方渥。
此时也,能言不足诸君子贺,不能竟其言正足为诸君子忧;
欲去不足诸君子多,决其去正足为诸君子少。
语默中变之理,进退无两立之势,前日之语者是,则今日不语者非。
彼之欲进者既非,则吾之不退者亦未为是。
是非所在判然两途。
圣贤书,岂不晓此,而乃容容受福之心,易其皎皎难全之操。
夏竦未去,攻之至十八疏者谁,为欧阳欤?
刘沆未罢,论至十七章者谁,为张昪欤?
蔡确无恙,果有如刘挚数十疏而言之者欤?
蔡京尚在,果有如陈瓘以射马擒王而谕之者欤?
倘能空臆而言,诚足为诸君子贺;
第恐建中之谋,主调停之论,姑进数语以塞献纳之责,毋宁多言激讦直之祸,是则所忧也。
当可止可速之时,怀苟得苟失之虑。
惟演果去,则吾虽留无害也,不知今之惟演果能真知退避耶?
执中未罢,则吾不得而留也,不知今之论执中者决能若是决烈耶?
狄青西府之命,虽曰旋寝复行,然亦在年岁之后未尝言者自言而召者自召也。
然则为今之王举正者,其去就又当何如耶?
安石政府之命,虽曰用违其才,然则学问文章则诚有大过人者也,然则为今之吕诲者,其行固可少迟迟耶?
果能还笏而去,诚足为诸君子贺,第恐徒有岂舍王之心,曾无致为臣之节。
幸其旦夕之未来,姑为吾苟安岁月之地;
俟其还朝之已迫,乃为吾逡巡就第之谋,此其所少也。
近观亚相从班之书,自称直,自许忠孝,自援过庭之所问,以为循墙张本是正欲觇诸公所向何如耳。
诸公者,宜乘其讥而谕之以祖宗之法,告之以朝野之心,彼虽未易以是非晓,独不可先以利害入乎?
何必旁喻曲譬,善为说辞远引元祐之贤臣,近举端平元老,而比之既所少者!
诗书之味,又安识二公为何如人哉!
累疏乞归,亦形诸牍,近见吾国之有人,然今日乞还田里明日曰乞赐罢黜,而其身尝安于朝廷之上,吾恐「相逢道休官去,林下何曾一人」!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