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春秋(五) 宋末元初 · 吕大圭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三九、春秋五论
学《春秋》者,舍三《传无所考,而士之有志者,类欲尽束三《传》,独抱遗经岂非以其互相牴牾更相矛盾,而不一其说乎?
窃尝思之,《左氏》熟于事,而《公》、《谷》深于理。
左氏曾见国史,故虽熟于事而理不明
公》、《谷》出于经生所传,故虽深于理而事多缪。
二者合而观之可也
然《左氏》虽曰备事,而其间不得其事之实;
公》、《谷》虽曰言理,而其间有害于理之正者,不可不知也。
盖《左氏》每述一事,必究其事之所由,深于情伪,熟于世故往往论其成败,而不论是非,习于时世之所趋,而不明大义所在
周郑交质,而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
宋宣公穆公,而曰「可谓知人矣」。
鬻拳强谏楚子临之以兵,而谓鬻拳为爱君。
赵盾亡不越境,返不讨贼,而曰「惜也,越境乃免」。
此其皆不明理之故,而其叙事失实尤多
有如自得汉东骎骎荐食上国,齐桓出而攘之,晋文再攘之,其功伟矣,此孟子所谓善于此者
其所以攘楚者,岂能骤举而攘之哉?
必先剪其手足,破其党与而后攘之易耳。
是故桓公将攘楚,必先有事于蔡。
晋文将攘楚,必先有事于曹、卫。
此事实也,而《左氏不达其故,于侵蔡则曰为蔡姬故。
于侵曹伐卫,则曰为观浴与块故。
此其病在于推寻事由毛举细故,而二公夷安夏之烈皆晦而不彰
其他纪年往往类此
然则左氏》之纪事不可废,而未可以为据也。
宗《左氏》者,以为丘明受经仲尼所谓好恶圣人同者。
然《左氏大旨多与经戾,安得以为好恶圣人同乎?
孔子所谓左丘明耻之,亦耻之」,乃窃比老彭之意,则其人当在孔子之前
左氏传《春秋》,其事终于智伯,乃在孔子之后
说者以为圣人同者为左丘明,而传《春秋》者为左氏,盖有證矣。
以为六国时人,或以为左史倚相之后,盖以所载「虞不腊」等语,盖秦人十二月腊月,而左氏所述楚事极详,盖有无经之传,而未有无传之经,亦一證也。
若夫公、谷二氏固非受经者,其所述事多是采之传闻,又不曾国史,故其事多谬误
略其事而观其理,则其间固有精到者,而其害于理者亦甚众。
此尤致知者之所宜知,而深辨之也。
公羊》论隐、桓之贵贱,而曰「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夫谓子以母贵可也,谓母以子贵可乎?
推此言也,所以后世妾母陵僭之祸者,皆此言基之也。
谷梁》论世子蒯聩之事,则曰「信父而辞王父则是尊王父也,其弗受,以尊王父也」。
尊王可也不受其父命可乎?
推此言也,所以后世父子争夺之祸者,未必不以此言藉口也。
晋赵鞅入于晋阳以叛,赵鞅归于晋,公谷皆曰「其言归何,以地正国也」。
后之臣子有据邑以叛,而以逐君侧小人为辞者矣。
公子结媵妇,遂盟,《公羊》曰「大夫受命不受辞出境可以社稷,利国家,则专之可也」。
后之人臣有事异域,而以安社稷利国家自诿者矣。
祭仲执而郑忽出,其罪在祭仲也,而《公羊》则以为合于反经之权,后世盖有废置其君如奕棋者矣。
圣人作经,本以其理也,而传者学不知道妄为之说,而是非易位,义利无别,其极于下之僭上,卑之陵尊,父子相夷,兄弟为雠,为大臣称兵以向阙,出境外而矫制行事国家易姓,而为其大臣者反以盛德自居无所愧,君如武帝,臣如隽不疑,皆以《春秋定国论而不知其非也。
此其为害甚者不由叙事失实之过哉!
故尝以为三《传》要皆失实,而失之多者莫如《公羊》。
何、范、杜三家各自为说,而说之缪者莫如何休。
公羊》之失既已略举其二,而何休之缪为尤甚
元年春王正月,《公羊不过曰君之始年尔,何休则曰《春秋》纪新王受命于鲁。
滕侯不日不过曰滕微国,而侯不嫌也,而休则曰《春秋王鲁,托隐公以为始。
黜周王鲁,《公羊未有明文也,而休乃唱之,其诬圣人也甚矣。
公羊》曰:「母弟称弟,母兄称兄」。
此其言已有失矣,而休又从为之说曰:「《春秋》变周之文,从商之质,质家亲亲明当亲厚群公子也」。
使后世有亲厚于同母弟也,而薄于父之枝叶者,未必不由斯言启之。
公羊》曰:「立子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此言固有据也,而何休乃为之说曰:「嫡子有孙而死,质家亲亲先立弟,文家尊先立孙」。
使后世有惑于质文之异,而嫡庶互争者,未必非斯语祸之。
释会戎之文则曰:「王者所不治也,录戎来者勿拒,去者勿追也」。
春秋》之作本正夫内外之分,乃谓之王者不治,可乎?
释天王使来归赗之义则曰:「王者据土与诸侯分职,俱南面而治,有不纯臣之义」。
春秋》之作本以正君臣之分,乃谓有不纯臣之义,可乎?
三年春二月己巳日有食之,《公羊不过曰「记异也」,而何休则曰:「是后卫州吁弑其君。
诸侯初僭」。
元年大水,《公羊不过曰「记灾也」,而休则曰:先是,桓篡隐,与专易朝宿之地,阴逆怨气所致
而凡地震山崩,星雹雨雪螽螟彗孛之类,莫不推寻其致变之由。
考验其为异之应,其不合者必强为之说。
春秋》纪灾异,初不说其应,曾若是琐碎磔裂乎?
若此之类,不一而足,凡皆休之妄也。
愚观三子之释传,惟范宁差少过。
其于《谷梁》之义,有未安者,辄曰「未详」,盖讥之也。
而何休则曲为之说,适以增《公羊》之过耳。
故曰范宁,《谷梁》之忠臣
何休,《公羊》之罪人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